[实用新型]双色注塑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70967.7 | 申请日: | 2015-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5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黄岩纪元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6 |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王卫兵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的注塑成型模具在制造行业极为常见,目前对于同一塑料产品的注塑进行加工成带有双色的加工过程比较繁杂,通常的情况下,都是分工序进行加工制造,即先在第一个注塑模具内将产品的局部加工出来,然后在进入下一个模具内对该产品上进行加工另外一种颜色的注塑,在这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中,就造成模具的制造费用和材料的浪费程度较大,而且人工的需求量也大,同时设备的故障率也就相应的增多,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接下来的工序就得停工,这样就造成了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同一模具就可以完成双色加工成型,节省模具经费和制造材料的浪费,人工的需求量也较低,同时减少了设备出故障的几率,而且工作效率极高的双色注塑成型模具。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色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以及与下模配合成型的上模,所述下模由动力装置驱动可180度旋转,下模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下模块;所述每个下模块的中部均向上凸设有下型模,所述上模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模腔,两上模腔和同一侧的两下型模之间合模时均能形成两个相同的盒型的模型腔;所述上模上与两上模腔相匹配的位置均设有与注料道连接的注料口,分别与两上模腔位置相对应的一侧的注料口均连接有分流道,分流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分料道,位于每个上模腔的分料道分别与上模腔相对应的两个模型腔相通;所述上模上与两上模腔相匹配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上色口,上色口分别与位置相对应的分料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上分别位于每个上模腔的两侧均固定设有开模支架,开模支架上固定有顶杆朝下的气缸,气缸的顶杆上固定设有开模臂,开模臂与相对应的上模腔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模臂垂直与顶杆设置,所述每个上模腔上与开模臂相匹配的位置均设有定位孔或定位槽,开模臂分别插设在定位孔或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于同一侧的一对下模块均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下模块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上模腔内的中部均设有连接相对两内侧壁的隔挡板,隔挡板将上模腔分隔成与每对下模块相匹配的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挡板朝下的边由两侧向中部凹陷,且隔挡板的最大高度不大于上模腔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对下模重新规划设计,以及改进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配合过程以及对注塑通道的改进,使得在同一模具就可以完成双色加工成型,节省模具经费和制造材料的浪费,人工的需求量也较低,同时减少了设备出故障的几率,而且工作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腔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模支架与开模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种双色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下模10以及与下模10配合成型的上模11,下模10由动力装置驱动可180度旋转,下模10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下模块12;所述每个下模块12的中部均向上凸设有下型模14,所述上模11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模腔15,两上模腔15和同一侧的两下型模14之间合模时均能形成两个相同的盒型的模型腔,这个过程是在下模10在180旋转时其中一个上模腔15与同一侧的一对下模块12合模、以及另一上模腔15与另一对下模块12合模时的结合形成的模型腔;所述上模11上与两上模腔15相匹配的位置均设有与注料道连接的注料口17,分别与两上模腔15位置相对应的一侧的注料口17均连接有分流道18,分流道1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分料道19,位于每个上模腔15的分料道19分别与上模腔15相对应的两个模型腔相通;所述上模11上与两上模腔15相匹配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上色口20,上色口20分别与位置相对应的分料道1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黄岩纪元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黄岩纪元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注射机的开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鞋设备中独立烘干装置的供电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