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纤维型布风管扩散射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737.0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8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冯广军;王风军;张玉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艾迪斯纤维布风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2 | 分类号: | F24F13/02;F24F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49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纤维 风管 扩散 射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风管扩散射流器,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纤维型布风管扩散射流器。
背景技术
柔性纤维布风管为企业送风、降温、采暖、提高洁净等级的首选产品,因为它有着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优点,工业厂房、食品工厂车间、大型超市等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通风形式,由于柔性纤维风管的射流速度由风管内部静压决定,在低矮空间运行时,由于气流从小孔高速射出,形成射流范围小的射流,使空调的冷量和热量很难覆盖到目标区域,高速射流造成食品蔬菜腐烂和缺水使人容易得病,从而使空调的降温效果大大减弱。从而严重影响了风管的使用效果,为解决这一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柔性纤维型布风管扩散射流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纤维型布风管扩散射流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纤维型布风管扩散射流器,包括主风管、支风管,主风管和支风管通过风管四通垂直连接;主风管上设置有多个扩散型射流器;支风管上设置有多个小孔射流器;
支风管内靠近主风管处设置有风量调节阀;主风管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压力均衡阀。
扩散型射流器两侧线之间的夹角为27°~28°。
支风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支撑末端。主风管内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环。
本实用新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在布风管系统中,也可以作为部件应用到系统中,大大提高了射程范围,提高了空调舒适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利用率和降温和制暖效果,从而起到了节能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扩散型射流器剖面图。
图中:1、压力均衡阀;2、主风管;3、扩散型射流器;4、风管四通;5、小孔射流器;6、支风管;7、风量调节阀;8、支撑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压力均衡阀1、主风管2、扩散型射流器3、风管四通4、小孔射流器5、支风管6、风量调节阀7和支撑末端8。
主风管2和支风管6通过风管四通4垂直连接;主风管2上设置有多个扩散型射流器3;支风管6上设置有多个小孔射流器5。支风管6内靠近主风管2处设置有风量调节阀7。主风管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压力均衡阀1。扩散型射流器3两侧线之间的α夹角为27°~28°扩散角度α在27°~28°范围内射流为最佳。支风管6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支撑末端8。主风管2内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环。
空气由布风管入口器进入,通过压力均衡器1稳流,进入由支撑单元(支撑环)支撑的主风管2的腔内,由于主风管避免支撑的作用,风管内的静压对避免产生的压力有限,所有风管是缓慢的鼓起,四通分流调整气流方向,通过风量调节阀7均衡流量,风管系统空气分布均匀以后进入带有锥度的风管腔内,气流均衡流速,再有扩散射流器喷射到空间所需,在经过合流的气流组织到达目标区域进行能量交换,最后排出形成循环。
通过射流力学,通过射流器的长径比和扩散角来影响射流扩散度和射流速衰减度的设计理念。
采用及其环保的设计理念,从气流组织合理性提高风机空调的利用率来减减低空调对电的能耗来减少对碳的排放,采用的材料也是不含任何对人和环境的有害物质,加工采用先进的激光设备保障精准度来减少能耗。
如果是静压箱的作用,在设计压力均衡器的内部采用具有降低噪音的功能面料设计而成。
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很容易应用在布风管系统中。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艾迪斯纤维布风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艾迪斯纤维布风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