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260.6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吴同茂;胡敏;胡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南泵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6 | 分类号: | B29C43/3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2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塑模具,主要用于耐磨、耐腐蚀等热塑流动性较差的塑料的压塑成型。
背景技术
在当前耐腐、耐磨的塑料泵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耐腐耐磨性能很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模压及衬里,由于该热塑性材料高温流动性很差,塑料单向模压时压力传递不畅、距压头较远处压力小、塑料疏松、不能成型,模压正品率一直较低,特别是在制造泵壳等形状复杂的工件过程中,只能牺牲水力性能将其制成环形流道,否则将无法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塑模具,该热塑模具在压塑材质流动性较差的或结构复杂的模压制品时,不会出现塑料疏松、不能成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塑模具,包括型芯以及型芯外围与型芯间隔设置的外模,所述外模与型芯之间的夹腔即构成模具的型腔,所述外模上设有至少两个压模,所述压模与外模之间构成相对滑动配合且压模对型腔构成挤压动作,所述各压模在型腔外围相互远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多向加压的复合模压技术,使流动性差的热塑性塑料模压时能从多个方向上逐步均匀受压,将熔融的塑料压入型腔,很好的解决了流动性差的的塑料单向模压时压力传递不畅、距压头较远处压力小、塑料疏松、不能成型等难题,模压制品的质量和正品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2是衬塑前泵壳结构示意图;
图3、4是衬塑后泵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塑模具位于第二次加料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塑模具在挤压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塑模具位于成型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I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压塑模具,包括型芯以及型芯外围与型芯间隔设置的外模,所述外模与型芯之间的夹腔即构成模具的型腔,所述外模上设有至少两个压模,所述压模与外模之间构成相对滑动配合且压模对型腔构成挤压动作,所述各压模在型腔外围相互远离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外模包括泵壳20,所述泵壳20为一端或两端收口的筒状结构,且泵壳外壁上设有贯穿壳壁并向外悬伸的短管21,该短管21用于形成水泵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型芯包括圆柱形型芯座10,所述型芯座10贯穿泵壳20的筒腔并与泵壳20同轴设置,所述型芯座10的圆柱面上设有型块11,所述型块11为环绕型芯座10圆柱面设置的环状凸起结构,所述型块11与泵壳20内壁之间的空腔即构成主型腔a。
优选的,所述泵壳20的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沿泵壳20轴线方向向外延伸的上、下模套22a、22b,所述上、下模套22a、22b与型芯座10之间形成环状的上、下挤压腔b1、b2,所述压模包括上压模(30a)和下压模(30b),所述上下模(30a)和下压模(30b)为分别设置在该上、下挤压腔b1、b2内并沿型芯座10轴线方向滑动设置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短管21的外端面上设有沿短管21轴向向外延生的出口模套23,所述出口模套23是与短管21同轴的筒状结构,所述压模还包括出口模套23内设置的出口压模30c,所述出口压模30c与出口模套23内壁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出口压模30c内端面上设有出口型芯12,所述出口型芯12与所述短管21同轴并延伸至短管21的管 腔内,所述出口型芯12与短管21内壁之间的空腔即构成出口型腔a1。出口型芯12与出口模套23之间的环形空腔构成出口挤压腔b3。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壳20及型芯座1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泵壳20的下模套22b底部设有向内的U型翻边状结构24,该翻边状结构24的内侧与型芯座10的圆柱面贴合,该翻边状结构24的U型槽即构成供泵壳20的下压模30b上下滑动的挤压腔b2,所述U型槽的槽底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顶杆31,所述顶杆31与通孔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顶杆31上端抵靠在泵壳20的下压模30b上用于驱动该下压模30b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U型翻边状结构24的内侧设有凸台,所述型芯座10的下端圆柱面上设有径向凸缘,所述凸台搭靠在径向凸缘上并通过螺栓固接,所述型块11搭靠在所述翻边状结构24的上端,翻边状结构24的凸台与型块11之间通过螺栓固接。
优选的,所述型芯座10呈上窄下宽的阶梯轴状,且台阶与型块11的上端面平齐。
本压塑模具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南泵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南泵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压混合头自动防堵塞系统
- 下一篇:隔膜流延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