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187.2 | 申请日: | 2015-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3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卢少坤;母昌考;王春琳;宋微微;李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水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虾、蟹养殖的循环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水产养殖业越来越趋于集约化,大量的饲料、肥料及化学药品的使用,给养殖水体带来巨大的压力,超过了一般养殖所依赖的自然净化生态系统的代谢能力,导致大量有机物不能完全分解,造成水体的污染。且我国的海水养殖多数尚处于粗放和半精养状态,在海产动物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水体中的高氨氮(以NH3、NH4+形式存在)、亚硝态氮(NO2-)会严重影响海水经济动物的生存,使养殖水环境产生不可逆的生态压力,因此水产养殖的二次污染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水体处理方式是通过养殖废水排放完全后,注入新鲜的水体,该处理方式是粗放式的,不符合现代养殖业的要求。
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槽,一般都采用物理吸附、分筛、滤除和微生物制剂来降低培养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该系统运行中会有大量的有机活性污泥产生,不能根本上解决养殖水体中大量的有机质降解及氮磷出路,只能暂时延缓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过高的问题,故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或多或少需定期更换部分养殖用水,且若养殖槽中含有虾、蟹未吃完的饲料、虾、蟹的排泄物以及消毒剂等污物和毒素,排放到大海里,不仅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也危害近海浮游生物,若无法使虾、蟹养殖池中的水进行自净化处理,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其带来水产养殖的二次污染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如一专利号为ZL201320742702.8(公告号为CN2037484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循环水分隔式养殖系统》披露了这样一种循环水分隔式养殖系统,养殖系统中包括至少一口净化池塘和至少三口养殖池塘,净化池塘通过双向水道分别与三口养殖池塘连接,净化池塘内设有藻类养殖。该系统通过循环水分隔式养殖系统,可以实现养殖水源的循环利用,大幅度减少养殖过程中与外河的水交换,从而减少对外河水环境的污染,把污染物质转化为水生植物和花白鲢动物产品移出系统之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其整个系统内的藻类养殖为内置式,全淹没于水中,虽然能利用藻类吸附生长在载体上处理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但其具有过流速度较快,面积较小的缺陷,还是无法实现水质的零排放处理。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作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实现净化处理的循环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循环水系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依管路循环连接多级生物滤桶,所述养殖池的水体通过设置在养殖池内的水泵进行流动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和多级生物滤池之间还包括有一过流式藻坪,所述过流式藻坪包括水槽,所述水槽侧壁的上端具有进水口,所述水槽相对侧壁的下端具有出水口,距离所述进水口下方5~10cm处铺设有能覆盖住水槽表面的生化棉,所述生化棉上表面设置有用于种植藻种的青苔,所述水槽向所述多级生物滤池的方向具有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角α,且3°≤α≤5°,以实现所述生化棉的部分上端能露出于水面,此外,所述养殖池内的水在水槽内的流动速度为2~3m3/h。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棉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实现生化棉的部分上端能露出于水面的网状筛板。由于网状筛板的设置能使得生化棉的一端高于另一端,以有效实现养殖池内的水经进水口进入后能从生化棉的内部穿过,而不是仅从生化棉的表面穿过,通过藻坪上青苔可以吸附里面大量过剩的营养盐,且生化棉上可以吸附一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可以起到降低氨氮的作用,以实现及时降解动物排泄物、残饵等有机质,具有净化效果好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棉距所述出水口的间距为2~3cm。由于生化棉与出水口之间留有间距,以防止生化棉堵塞出水口,而造成养殖池内的水无法循环,养殖池的水体经过过流式藻坪的净化后由底部出水口的水管流入多级生物滤桶作进一步的过滤净化。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式藻坪上方设置有人源光源。过流式藻坪上方设置有人工光源以用于青苔进行光合作用,以促进其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