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69961.8 | 申请日: | 2015-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晋;尹建军;刘志强;孙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3/18 | 分类号: | B66D3/18;B66D3/26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勇 | 
| 地址: | 03003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制 电动 起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管起吊技术,具体是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安装风管时,安装工人需要对风管进行起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安装工人普遍采用人工导链对风管进行起吊。然而实践表明,此种风管起吊技术由于自身原理所限,存在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风管起吊装置,以解决现有风管起吊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风管起吊技术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制电动起吊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包括平板推车、千斤顶、竖向撑杆、横向撑杆、斜向撑杆、垫板、防松螺栓、电机、吊绳、电机遥控器;其中,千斤顶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的车板中央;竖向撑杆的下端面与千斤顶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横向撑杆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斜向撑杆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垫板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的上端面固定;防松螺栓的数目为三个;第一个防松螺栓穿设于竖向撑杆的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横向撑杆的左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二个防松螺栓穿设于横向撑杆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的右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第三个防松螺栓穿设于竖向撑杆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的左下部侧面的铰接孔内;电机固定于横向撑杆的右部侧面,且电机的输出轴与横向撑杆平行;吊绳缠绕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遥控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无线连接。
使用时,通过平板推车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推动至地面的某一位置,并通过吊绳将待起吊的风管捆好。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释放千斤顶,千斤顶由此通过竖向撑杆向上顶推垫板,直至垫板的上板面紧压在顶板上。此时,竖向撑杆、横向撑杆、斜向撑杆、防松螺栓共同构成无法倾倒的支撑结构。然后,通过电机遥控器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由此进行转动,并通过吊绳对捆好的风管进行起吊,在此基础上即可实现风管的一处安装。安装完毕后,收回千斤顶,千斤顶由此通过竖向撑杆向下带动垫板,使得垫板的上板面离开顶板。此时,通过平板推车即可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推动至地面的下一位置,由此进行风管的下一处安装。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风管起吊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基于电动起吊原理,并通过采用无法倾倒的支撑结构,实现了快速、自动地对风管进行起吊,由此有效提高了起吊效率,并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风管起吊技术起吊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风管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板推车,2-千斤顶,3-竖向撑杆,4-横向撑杆,5-斜向撑杆,6-垫板,7-防松螺栓,8-电机,9-吊绳,10-电机遥控器,11-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自制电动起吊装置,包括平板推车1、千斤顶2、竖向撑杆3、横向撑杆4、斜向撑杆5、垫板6、防松螺栓7、电机8、吊绳9、电机遥控器10;
其中,千斤顶2的座体贯穿固定于平板推车1的车板中央;
竖向撑杆3的下端面与千斤顶2的顶头固定;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
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和中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
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和右上部侧面各开设有一个前后贯通的铰接孔;
垫板6的下板面中央与竖向撑杆3的上端面固定;
防松螺栓7的数目为三个;
第一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横向撑杆4的左部侧面的铰接孔内;
第二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横向撑杆4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右上部侧面的铰接孔内;
第三个防松螺栓7穿设于竖向撑杆3的中部侧面的铰接孔和斜向撑杆5的左下部侧面的铰接孔内;
电机8固定于横向撑杆4的右部侧面,且电机8的输出轴与横向撑杆4平行;
吊绳9缠绕于电机8的输出轴上;
电机遥控器10的输出端与电机8的输入端无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9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提升外接动力叉车以及货车
 - 下一篇:一种电动葫芦防护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