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的压缩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6089.1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丽;陈雄;许进升;郑健;周长省;韩龙;贾登;余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拉伸 试验 压缩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力学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的压缩夹具。
背景技术
蠕变试验是反映固体材料粘弹性力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机械式蠕变试验装置是利用砝码的重力作为蠕变试验加载载荷,从而实现蠕变试验所要求的恒定载荷。虽然机械式蠕变试验装置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其蠕变加载范围受到力的作用方向的限制,只能进行拉伸蠕变试验。在固体材料的粘弹性力学研究中,有很多材料因其自身结构原因或者力学性能的要求需要进行压缩蠕变试验,文献《A thermo-viscoelastic-viscoplastic-visco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asphaltic materials》中沥青混合料所进行的试验就是压缩蠕变试验,这就要求能够在已有的机械式拉伸蠕变持久试验机上完成压缩蠕变试验,所以就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压缩蠕变的夹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已有的机械式拉伸蠕变持久试验机上完成压缩蠕变试验的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的压缩夹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的压缩夹具,包括上连接头、上矩形环、上压头、调整球头、下连接头和下矩形环;上矩形环一端有开口,开口两端有台阶面,上矩形环和下矩形环垂直嵌套,上矩形环与开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球面结构,调整球头与上矩形环向内凹陷的球面配合设置,其一面与上矩形环上的球面结构相配合,另一面为平面,上压头固定在下矩形环与调整球头相对的一端,且与调整球头的位置相对应,下连接头固定设置在下矩形环与上压头相对的一端,上连接头设置在上矩形环的开口端,上连接头的两端设置有台阶面,与上矩形环开口处的台阶面固定配合连接;上连接头和下连接头上开有与试验机配合的销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完成压缩蠕变的要求,没有采用复杂的结构实现试验要求,而是将两矩形环套在一起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实现压缩试验,结构简单,经济实用。
(2)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零件都是通过普通机加工获得,机加工精度较高,可保证装置的精确度,在加工制造方便和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增加的该装置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的压缩夹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的压缩夹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式拉伸蠕变试验机上的压缩夹具,包括上连接头1、上矩形环2、上压头4、调整球头6、下连接头7和下矩形环8;上矩形环2一端有开口,开口两端有台阶面,上矩形环2和下矩形环8垂直嵌套,上矩形环2与开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球面结构,调整球头6与上矩形环2向内凹陷的球面配合设置,其一面与上矩形环2上的球面结构相配合,另一面为平面,上压头4固定在下矩形环8与调整球头6相对的一端,且与调整球头6的位置相对应,下连接头7固定设置在下矩形环8与上压头4相对的一端,上连接头1设置在上矩形环2的开口端,上连接头1的两端设置有台阶面,与上矩形环2开口处的台阶面固定配合连接;上连接头1和下连接头7上开有与试验机配合的销孔。
下矩形环8与上压头4之间为柱面配合,并能够沿柱面的相对转动。
下矩形环8一端开有的方孔,上压头4通过与方孔配合的长方体立柱穿过下矩形环8,长方体立柱穿过下矩形环8的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圆柱,并通过螺母3固连。
下矩形环8在与设置上压头4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开孔,下连接头7设置销孔的一端穿过开孔伸出下矩形环8的外端面,在内端面上通过下连接头7另一端的挡块限位并固定。
下连接头7的挡块与下矩形环8之间为柱面配合,并能沿柱面相对转动,且转动方向与下矩形环8与上压头4之间柱面的转动方向垂直。
下矩形环8与挡块相配合的柱面两端设置有凸台,挡块和凸台上均开有光孔,通过穿过挡块以及两端凸台上光孔的螺栓9将下连接头7与下矩形环8固连。
螺栓9的最大外径小于挡块和凸台上光孔的内径。
结合图1和图2: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6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水卷材应力松弛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材拉伸用万能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