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连续型荷载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5904.2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5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吕颖钊;马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杭州公科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连续 荷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桩竖向承载能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结构连续型荷载箱。
背景技术
采用埋设于基桩内部的荷载箱进行基桩竖向承载能力检测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多的方法。现有的荷载箱通常由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压力单元构成,压力单元安装于上承压板、下承压板之间。且基桩钢筋笼在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处截断形成上段钢筋笼和下段钢筋笼。上段钢筋笼和下段钢筋笼通常分别与上承压板、下承压板焊接。
基桩竖向承载能力检测试验分为加载和卸载两个阶段。加载阶段中,压力单元顶部、底部分别与上承压板、下承压板接触,将试验荷载传递给基桩。卸载阶段中,压力单元顶部或底部脱离与承压板的接触。
则试验完毕后,上承压板、下承压板之间没有钢筋笼,也没有压力单元的连接,从而导致基桩在上承压板、下承压板之间的结构不连续。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基于相关领域的研发,并经过不断测试及改良,进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连续型荷载箱,用以进行基桩竖向承载能力检测,并且在检测完毕后保持基桩在上承压板、下承压板之间的结构连续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连续型荷载箱,用于测定基桩竖向承载能力,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包括: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多个压力单元以及多个结构连续单元;所述上承压板与基桩上段钢筋笼焊为一体,下承压板与基桩下段钢筋笼焊为一体;多个压力单元安装在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之间;其中,多个所述的结构连续单元也安装在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之间。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所述的结构连续单元包括结构连续杆、上套管、下套管、内套管、上内衬管以及下内衬管;其中,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之间穿设有多根结构连续杆,上套管包覆所述结构连续杆的上段穿过上承压板的部分且上套管与上承压板的顶面连接,下套管包覆所述结构连续杆的下段穿过下承压板的部分且下套管与下承压板的底面连接;内套管包覆结构连续杆的中段且位于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之间;上内衬管位于结构连续杆与内套管之间且与上承压板的底面连接,下内衬管位于结构连续杆与内套管之间且与下承压板的顶面连接。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所述的结构连续单元包括结构连续杆、上套管、下套管、内套管、上内衬管以及下内衬管;其中,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之间穿设有多根结构连续杆,上套管包覆所述结构连续杆的上段穿过上承压板的部分且上套管与上承压板的顶面焊接,下套管包覆所述结构连续杆的下段穿过下承压板的部分且下套管与下承压板的底面焊接;内套管包覆结构连续杆的中段且位于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之间;上内衬管位于结构连续杆与内套管之间且与上承压板的底面焊接,下内衬管位于结构连续杆与内套管之间且与下承压板的顶面焊接。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上套管顶部设置有用于向结构连续单元内灌注填充物的灌注孔。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上内衬管、下内衬管与内套管之间分别采用间隙配合;结构连续杆与上内衬管之间采用过渡配合;结构连续杆与下内衬管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结构连续杆与上套管、下套管之间分别采用间隙配合。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上套管、下套管长度不小于压力单元行程与100mm之和。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在荷载箱安装完毕后,结构连续杆的长度满足结构连续杆端部距上套管或下套管端部的空隙小于5mm。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多个所述的结构连续单元沿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外缘布设,且在钢筋笼内侧。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还包括导流孔,导流孔对应地设于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的中心位置,并可在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其他位置设置,并避开压力单元的位置。
所述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其中,还包括功能孔,功能孔对应地设于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的外缘,且在钢筋笼内侧,并避开结构连续单元位置、压力单元位置和导流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结构连续型荷载箱加工、安装不复杂,能够实现在荷载试验后保持上承压板、下承压板之间的结构连续性,保持基桩检测完后在荷载箱处的抗剪切强度,使基桩在检测完后抗水平剪切强度不会降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杭州公科路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杭州公科路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5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