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肠肛门顶举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5612.9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5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江志伟;王刚;赵坤;杨洋;张婷婷;李宁;黎介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肠 肛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举固定直肠肛门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直肠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占我国肿瘤排名前十位。在现代外科微创腔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尤其在腹部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低位保肛手术切除低位直肠肿瘤病灶时,肿瘤病灶往往陷入直肠周边组织内从而暴露不充分,在腔镜、电刀等从内部切割肿瘤时也会使直肠、肛门在操作过程中移动,以至难以切除,这样对手术进度与质量均大有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人工止血钳夹持,但人工夹持不甚牢固且费时费力,并且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手术过程中固定、顶举直肠和肛门的医疗器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肠肛门顶举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机械臂和用于固定肛门的直肠内固定器;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手术床的侧面,所述机械臂的一端连接固定装置,另一端连接直肠内固定器;所述机械臂由多节转轴杆首尾相接组成,相邻的两转轴杆通过螺纹杆连接;在螺纹杆被螺母拧松时,相邻的两转轴杆能绕螺纹杆360°旋转;在螺纹杆被螺母拧紧时,相邻的两转轴杆的相对位置被锁定;所述直肠内固定器为圆锥状,圆锥的顶部磨圆处理。
其中,所述转轴杆的一端设有单固定耳,另一端设有双固定耳,单固定耳和双固定耳上均设有通孔;一转轴杆的单固定耳安插至另一转轴杆的双固定耳之间,一螺纹杆穿过双固定耳和单固定耳上的通孔,并利用螺母拧紧;所述直肠内固定器的一端设有单固定耳或双固定耳,通过该单固定耳或双固定耳与相邻的转轴杆连接。
其中,所述直肠内固定器包括圆锥状基体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覆盖在圆锥状基体的表面,所述气囊层与圆锥状基体之间充气。
其中,所述圆锥状基体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述气囊层为医用橡胶材质。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滑轨和滑动固定架,所述滑轨安装在手术床的侧面,所述滑动固定架上设有滑槽,滑动固定架通过该滑槽安装于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直肠肛门顶举固定装置,机械臂可做万向旋转,能够任意调整在空间的位置,并通过螺母锁紧螺纹杆使机械臂的形态锁定,方便直肠内固定器固定和托举直肠肛门,充分暴露陷入直肠周边组织内的病变部位,并避免直肠、肛门在手术过程中移动,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肠肛门顶举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杆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个转轴杆的连接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固定装置 2、机械臂 3、直肠内固定器 4、手术床 11、滑轨 12、滑动固定架 21、第一转轴杆 22、第二转轴杆 23、第三转轴杆 211、单固定耳 212、双固定耳。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肠肛门顶举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机械臂2和用于固定肛门的直肠内固定器3;固定装置1安装在手术床4的侧面,机械臂2的一端连接固定装置1,另一端连接直肠内固定器3;机械臂2由多节转轴杆首尾相接组成,相邻的两转轴杆通过螺纹杆连接;在螺纹杆被螺母拧松时,相邻的两转轴杆能绕螺纹杆360°旋转;在螺纹杆被螺母拧紧时,相邻的两转轴杆的相对位置被锁定;直肠内固定器3为圆锥状,圆锥的顶部磨圆处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肠肛门顶举固定装置,机械臂2可做万向旋转,能够任意调整在空间的位置,并通过螺母锁紧螺纹杆使机械臂2的形态锁定,方便直肠内固定器3固定和托举直肠肛门,充分暴露陷入直肠周边组织内的病变部位,并避免直肠、肛门在手术过程中移动,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肠肛门顶举固定装置,可以在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尤其是在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中托举直肠肛门,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一方面可以增加肿瘤根治几率及优化直肠附近淋巴结清扫,另一方面也能增加Dixon术式的成功率,尤其是低位直肠肿瘤的Dixon术式切除重建的创造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5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腰椎侧前方入路手术椎骨暴露装置
- 下一篇:刀片旋转式活检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