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4862.0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6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全;杨军;曾宪梅;向学全;冯建立;杨维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宏全农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K1/00;A01K1/01;A01G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4***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农业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系统,属于农业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蔬菜生长是在阳光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蔬菜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之一,由于蔬菜密集,低温下大棚要相对和外界隔绝,就造成大棚内二氧化碳供给不足。而家禽、家畜养殖方面又由于居养密度过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供给低,造成家禽、家畜供氧不足,给它们造成病害机会增多;在加上它们的粪便处理时间的滞后,散发到空气中又加剧了空气质量的恶化。名称为“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系统”申请号为“20142014015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节约空间、原料供给互补的循环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立体种植设备,控制系统,湿度传感器,水下生物系统,家禽养殖系统和大棚温度控制系统,水下生物系统的底部设有水泵,通过管道与立体种植设备的水槽相连,控制系统与湿度传感器,水泵及大棚温度控制系统相连,水下生物系统的上方设置家禽养殖系统。该系统虽然能够使空气、养分、肥料进行合理调配,但是结构复杂,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系统,不但能够使空气、养分、肥料进行合理调配,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成本较低,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畜禽养殖舍和蔬菜种植大棚,所述的畜禽养殖舍和蔬菜种植大棚之间通过循环风机相连通,并形成循环,从而使畜禽养殖舍内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蔬菜种植大棚内,而蔬菜种植大棚内的氧气进入到畜禽养殖舍内,使空气得到合理配置;所述畜禽养殖舍设有清洗装置和地下排污管,所述地下排污管通过管道与化粪池相连通,由清洗装置对畜禽养殖舍进行清理,排除畜禽粪便等排泄物;所述化粪池的上层还通过泵与所述蔬菜种植大棚相连通,化粪池上层的水通过泵泵入到蔬菜种植大棚内,不但灌溉了蔬菜,而且节约了用水;另外,化粪池下层的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供蔬菜生长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装置为高压清洗泵。
进一步地,所述蔬菜种植大棚还设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由卷帘、通风窗、控制器及温度感应器组成,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卷帘和通风窗控制相连。由控制器根据温度感应器的检测数值来控制卷帘和通风窗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但能够使空气、养分、肥料进行合理调配,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成本较低,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畜禽养殖舍1和蔬菜种植大棚2,所述的畜禽养殖舍1和蔬菜种植大棚2之间通过循环风机3相连通,并形成循环,从而使畜禽养殖舍内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蔬菜种植大棚内,而蔬菜种植大棚内的氧气进入到畜禽养殖舍内,使空气得到合理配置;所述畜禽养殖舍1设有清洗装置4和地下排污管5,所述地下排污管5通过管道与化粪池6相连通,由清洗装置对畜禽养殖舍进行清理,排除畜禽粪便等排泄物;所述化粪池6的上层还通过泵7与所述蔬菜种植大棚2相连通,化粪池上层的水通过泵泵入到蔬菜种植大棚内,不但灌溉了蔬菜,而且节约了用水;另外,化粪池下层的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供蔬菜生长使用。其中,所述清洗装置为高压清洗泵。
所述蔬菜种植大棚还设有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由卷帘、通风窗、控制器及温度感应器组成,温度感应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卷帘和通风窗控制相连。由控制器根据温度感应器的检测数值来控制卷帘和通风窗的工作。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为常规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宏全农牧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宏全农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48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