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型辐射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4666.3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贾岩;史义军;王燕平;马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动力(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8 | 分类号: | E04B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毛军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辐射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型辐射楼板。
背景技术
楼板辐射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洲,冷(热)水流过布置在楼板内的管线形成辐射板,通过对流和辐射、并以辐射为主的方式直接与室内环境进行换热,具有低运行费用、高舒适性、无吹风感和噪音,节省建筑空间等优点。
其中一些辐射楼板是以金属或塑料为材料,制成的模块化辐射板产品,安装在室内形成辐射吊顶或墙壁,该辐射楼板集装饰和环境调节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辐射板结构。这种辐射楼板宽度一般为0.6m,长度从0.6-3.7m不等,板厚度在0.7-2cm之间,面板通常为铝板,水路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这种辐射楼板的优点是对负荷反应灵敏,一般不超过5min,占据室内空间小,安装检修方便,运行噪声低。但是其存在以下缺点:价格偏高;效率较低;表面温度分布非常不均匀。毛细管是以塑料为材料,制成直径小(外径2-3mm),间距小(10-20mm)的密布细管,可与金属板结合形成模块化辐射板产品。它的特点与辐射板产品类似,但效率要更高。
水泥核心结构辐射板是将特制的塑料管直接埋在水泥楼板中,形成辐射地板或顶板。这种辐射板结构工艺较成熟,造价相对较低,由于混凝土板具有较大的蓄热能力,因此可以利用其实现蓄能,楼板的表面温度分布均匀。但是,这种辐射楼板与主体结构一起施工,不适合快速施工,并且辐射管的布置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型辐射楼板,能够现场快速安装、施工简洁,并且辐射管设置的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型辐射楼板,包括混凝土板、上层钢筋、下层钢筋和辐射管,所述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均设置于混凝土板内,上层钢筋位于下层钢筋的上方,所述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辐射管固定在下层钢筋上,且所述辐射管位于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之间,所述辐射管的两端均从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伸出。
可选的,所述辐射管的两端均套装有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的一端位于混凝土板外部,另一端位于混凝土板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辐射管为PERT管或者PEXA管。
可选的,本预制型辐射楼板还包括电线管和电线盒,所述电线管设置于辐射管的上方,且所述电线管位于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之间,所述电线盒设置在混凝土板内,电线盒部分露出所述混凝土板外,所述电线管的一端与电线盒连通,电线管的另一端从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伸出。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为130毫米,所述上层钢筋与混凝土板上表面的距离为15毫米,所述下层钢筋与混凝土板下表面的距离为15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预制型辐射楼板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的辐射楼板工程不同,本辐射楼板结合项目情况,提前进行楼板模块化拆解,并使之在工厂预制,现场将本实用新型预制型辐射楼板与墙体对齐,通过螺栓将预制型辐射楼板与墙体固定,在相邻的两块预制型辐射楼板的连接处打发泡胶密封,再将各个预制型辐射楼板之间的辐射管连接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快速、施工简洁,能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施工难度,减少人力投资。
在预制过程中,通过预埋电线管并预留电线盒,在电气施工时不需要在进行现场穿砸,无需对楼板进行再次施工,只需在预制辐射楼板上进行垫层施工,在下方进行吊顶施工。
在项目施工时,可节省现场楼板钢筋绑扎、辐射管盘管及电线管布管、楼板浇筑、混凝土养护等时间,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项目的建造时间。同时,预制楼板的现场施工程序简单快捷,能有效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施工难度,减少人力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型辐射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型辐射楼板的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混凝土板;2-上层钢筋;3-下层钢筋;4-辐射管;5-保护套管;6-电线管;7-电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动力(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动力(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4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自保温混凝土砌块
- 下一篇:带R型副框的弹性连接式蜂窝铝板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