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4200.3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安岩;丁超;寇微;裴红;王丽莉;张越;夏世伟;郑晓旭;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33/12;E21B4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分层 投球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石油开采中的分注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中,有的油田注水区块含油井段长、油层多、单层薄,且渗透率极差大、非均质性强,在井下分层注水时,分层后层段长,层内渗透率差异依然明显,层内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因此,目前经常采用投球选注工艺,由常规分注管柱与分层投球工具配合,实现层段内投球调整吸水剖面,提高细分注水效果。
其中,中国专利号201210086280介绍一种投球调剖专用配水器,在配水器外套加工螺纹之后加装携球装置,注水时球篮打开,释放调堵球,该设计由于在配水器外加装携球装置,导致工具外径大,可装球空间小,不能一次性携带大量调堵球,另外该工具外径至少需要150mm以上,由于工具外径太大,针对大斜度井、套变井等无法顺利下入。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通过配合常规分注管柱,分层后在层内投球,形成层段内吸水剖面调整,提高细分注水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其设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对应套接有上接头及下接头,其外侧套设有一外套管及一扶正机构,所述外套管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有一环腔,其上端套接在所述上接头外侧,其下端与所述扶正机构的上端相邻,所述环腔的上段内设有装球匣,所述装球匣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其通过剪切销钉与所述外套管相连接,所述装球匣的外侧面凹设有容槽,所述容槽内放置有多个调堵球;
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在对应于所述环腔上端的位置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环腔相连通,所述外套管的侧壁上在对应于所述环腔下段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调堵球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环腔相连通,其位于所述容槽的正下侧。
如上所述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其中,所述装球匣的外侧面上另设有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装球匣的轴向设置,一轨迹钉螺接在所述外套管的侧壁上,其内端嵌设在所述导向槽内。
如上所述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其中,所述进液孔与所述装球匣的上端相邻,所述装球匣的下端通过所述剪切销钉与所述外套管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其中,所述装球匣上端处的外侧面及内侧面分别嵌设有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其中,所述装球匣的外侧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所述容槽,各所述容槽内分别放置有所述调堵球,所述外套管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所述开口,各所述开口与各所述容槽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其中,所述扶正机构的相邻两扶正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调堵球直径的2/3。
如上所述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其中,所述扶正机构在所述扶正块外侧面处的外径为140mm。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配合常规分注管柱,通过在井下投球,形成层段内吸水剖面调整,提高了细分注水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球匣内设置容槽,装球空间大,能一次性携带大量调堵球,不会导致外径过大,可以适用于各种工作环境,特别是大斜度井、套变井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调堵球;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1 中心管 111 上接头
112 下接头 113 进液孔
12 外套管 121 开口
13 扶正机构 14 环腔
15 装球匣 150 剪切销钉
151 容槽 152 调堵球
153 导向槽 154 轨迹钉
155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分层投球及收球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调堵球;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4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锁式空心脱接装置
- 下一篇:抽油机杆滞后下碰泵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