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越铁路线输水管线套管管口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3433.1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7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彪;杨绍阁;张龙;代雄;方贵野;孙峰梅;未征;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1/00 | 分类号: | F16K2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越 铁路线 输水 管线 套管 管口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水管路的连接机构,特别涉及一种下穿铁路线的输水管线套管管口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地下输水管线一般有明挖和暗挖两种施工方式,暗挖施工中经常采用顶管工法。顶管施工时先施做两端工作竖井,然后将顶进设备吊装到引入工作竖井中,组装完毕后,顶管机将管节在地层中向前顶进,通过顶管机头的刀盘将管中的土壤转变为泥浆并排出,形成地下输水管线,当顶进施工完成后,在接收工作井将顶管机头吊出。施做下穿铁路的地下输水管线时,一般要先顶进钢筋混凝土套管,然后再在套管内施做钢质输水管线,以确保输水管线上方铁路路基的稳定,防止其塌方。由于套管是逐节顶入的,需将两连接管口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并进行密封以防止管外地下水渗入到管内,对钢质输水管线造成腐蚀。现有套管管间的密封通常采用橡胶密封圈,由于两连接管一直处于顶进过程中,两连接管口之间的挤压力很容易将橡胶密封圈损伤,使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下降,另外由于橡胶密封圈的老化也使套管管间密封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越铁路线输水管线套管管口连接机构,解决了现有的两连接管在顶进过程中容易将橡胶密封圈损伤,使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穿越铁路线输水管线套管管口连接机构,包括在地层中顶进的前套管和后套管,前套管的管壁厚与后套管的管壁厚度是相同的,在钢套筒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环形隔板,前套管的后端口与钢套筒的一端套接在一起,在环形隔板与前套管的后端管口之间设置有前密封圈,后套管的前端口与钢套筒的另一端套接在一起,在环形隔板与后套管的前端管口之间设置有后密封圈,在前套管的后端口与后套管的前端口之间的环形缝隙中填充有嵌缝密封胶体。
环形隔板的宽度是前套管管壁厚度的2/3。
本实用新型强化了两套管在顶进过程中的连接强度,将钢套筒的刚性防水与嵌缝密封胶体的柔性防水巧妙结合,达到了动态密封防水的效果,并保证了其上方铁路路基的稳定,特别适合在下穿铁路线顶进施工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穿越铁路线输水管线套管管口连接机构,包括在地层中顶进的前套管1和后套管2,前套管1的管壁厚与后套管2的管壁厚度是相同的,在钢套筒4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环形隔板5,前套管1的后端口与钢套筒4的一端套接在一起,在环形隔板5与前套管1的后端管口之间设置有前密封圈6,后套管2的前端口与钢套筒4的另一端套接在一起,在环形隔板5与后套管的前端管口之间设置有后密封圈7,在前套管1的后端口与后套管2的前端口之间的环形缝隙3中填充有嵌缝密封胶体8。
环形隔板5的宽度是前套管1管壁厚度的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3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