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楔块式内锚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3075.4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剑波;陈幼康;高作平;陈明祥;张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楔块式内锚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锚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楔块式内锚头,具体适用于在原本化学灌浆锚固力的基础上提供机械锚固力。
背景技术
岩土锚固的迅速发展是和岩土锚固技术进步紧密相关的,近年来,我国岩土锚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民用建筑地下室抗浮工程中应用非常广,但传统的常规普通锚杆的锚固方式是依靠灌浆料固化后的抗剪强度和粘结力来提供锚固力,由于灌浆料存在老化问题,为了确保锚固段的灌浆体有足够的锚固力,往往需要将锚杆锚入岩石或混凝土中较大的深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锚固力单一、不耐老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孔底的机械咬合力进行锚固、安全可靠的楔块式内锚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楔块式内锚头,该内锚头包括锚杆、环绕锚杆的外壁周圈设置的多个楔块、套设在锚杆外部的楔块座,所述楔块的底部近外壁的一侧与锚杆铰接,所述楔块座位于楔块的下方,其顶面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斜面、水平面、二号斜面,且一号斜面、二号斜面对称设置在水平面的两侧,一号斜面、二号斜面与锚杆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锚杆经由水平面穿过楔块座后延伸至楔块座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楔块式内锚头包括锚杆、环绕锚杆的外壁周圈设置的多个楔块、套设在锚杆外部的楔块座,楔块的底部近外壁的一侧与锚杆铰接,位于楔块下方的楔块座的顶面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斜面、水平面、二号斜面,使用时,将该内锚头的锚杆插入钻孔内,当锚杆上铰接的楔块到达钻孔的锥形部时,楔块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外部张开,其底面与一号斜面或二号斜面紧贴,形成上大下小的锥头面与钻孔的倒锥面贴紧,利用孔底的机械咬合力来锚固,该种锚固力与无机粘结灌注材料固化后的粘结力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安全可靠、耐久性好的锚固方式,不仅能够减小锚杆的钻孔深度,适用于高温、高湿度的环境,而且装配时无需施压。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安全可靠、耐久性好,而且能够减小锚杆的钻孔深度,装配时无需施压。
2、本实用新型一种楔块式内锚头中锚杆经由水平面穿过楔块座后延伸至楔块座的外部,使用时,该结构能够为无机粘结材料的灌注预留足够的空间,有利于保证内锚头的锚固力。因此,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保证内锚头的锚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锚杆1、外壁11、楔块2、楔块座3、一号斜面31、水平面32、二号斜面33、夹角4、钻孔5、倒锥面5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楔块式内锚头,该内锚头包括锚杆1、环绕锚杆1的外壁11周圈设置的多个楔块2、套设在锚杆1外部的楔块座3,所述楔块2的底部近外壁11的一侧与锚杆1铰接,所述楔块座3位于楔块2的下方,其顶面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斜面31、水平面32、二号斜面33,且一号斜面31、二号斜面33对称设置在水平面32的两侧,一号斜面31、二号斜面33与锚杆1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4为锐角。
锚杆1经由水平面32穿过楔块座3后延伸至楔块座3的外部。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一种楔块式内锚头,该内锚头包括锚杆1、环绕锚杆1的外壁11周圈设置的多个楔块2、套设在锚杆1外部的楔块座3,所述楔块2的底部近外壁11的一侧与锚杆1铰接,所述楔块座3位于楔块2的下方,其顶面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斜面31、水平面32、二号斜面33,且一号斜面31、二号斜面33对称设置在水平面32的两侧,一号斜面31、二号斜面33与锚杆1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4为锐角,所述锚杆1经由水平面32穿过楔块座3后延伸至楔块座3的外部。
装配时,先用钻孔设备在岩石上钻直孔,到设计孔深后,用扩孔钻头在孔底进行扩孔以形成钻孔5,然后将铰接有楔块2的锚杆1插入钻孔5内,当楔块2到达钻孔5的锥形部时,楔块2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外部张开,其底面与一号斜面31或二号斜面33紧贴,形成上大下小的锥头面与钻孔5的倒锥面51贴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3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直径钢管桩沉桩用抱桩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软基固化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