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冰蓄冷式制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2470.0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3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涛;李正生;牛愉涛;刘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02 | 分类号: | F25D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周永刚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蓄冷式 制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冰蓄冷式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疫苗必须存储在+2℃到+8℃之间,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可靠的电力供应来运行制冷设备,使得疫苗无法在规定的温度下保存,导致疫苗的存活率较低。为了解决供电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等间歇电能供给装置为制冷设备供电,由于间歇电能供给装置不能连续供电,因此,制冷设备中通常配置有蓄电池,通过蓄电池进行蓄能。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蓄电池的寿命通常比制冷设备的其他部件寿命短,并且,蓄电池也不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如何设计一种不需要蓄电池且能长时间保持制冷状态的制冷设备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冰蓄冷式制冷设备,实现无需配备蓄电池,且满足长时间保持制冷状态,延长制冷保温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冰蓄冷式制冷设备,包括保温箱体、间歇电能供给装置、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连接形成制冷回路(节流装置),所述间歇电能供给装置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保温箱体的上部设置有水箱,所述保温箱体中还设置有储物腔体,所述储物腔体位于所述水箱的下方,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水箱中,所述储物腔体上还设置有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部插入在所述水箱中或贴在所述水箱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腔体上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热管贴在所述导热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储物腔体的顶部;和/或,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储物腔体的背板上;和/或,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储物腔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腔体为金属导热胆体。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贴在所述储物腔体的顶部;和/或,所述热管贴在述储物腔体的背板上;和/或,所述热管贴在所述储物腔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插在所述水箱的底部(并朝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包括多片蒸发板,所述蒸发板并排设置,相邻两片所述蒸发板之间的距离为20mm至50mm,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水箱的侧壁和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mm至50mm。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箱体中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所述保温箱体分为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所述水箱位于所述上安装腔中,所述储物腔体位于所述下安装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蓄冷式制冷设备,通过蒸发器直接对水箱中的液体进行制冷形成冰水混合物,其中,水箱中的冰便起到蓄冷的功能,水箱中的冷量通过热管间接的传递给储物腔体以对储物腔体形成的制冷腔体进行制冷,由于水箱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从而可以确保储物腔体中能够保持更加稳定的制冷温度,避免储物腔体的制冷温度变化幅度过大;另外,在压缩机断电的情况下,水箱中的冰释放冷量,使得热管能够持续的对储物腔体进行制冷,从而无需采用蓄电池便可以实现无电情况下制冷设备长时间保持制冷状态,延长制冷保温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冰蓄冷式制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冰蓄冷式制冷设备实施例中的热管与水箱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2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