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1989.7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8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刘青平;郭兴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4 | 分类号: | B29C4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莫莉萍 |
地址: | 52346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机筒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冷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筒冷却水道先在机筒上加工出环形水槽10(如图1所示),并焊接挡水块,然后套上冷却环20,形成循环的冷却水道;冷却环20与机筒30的配合是过盈配合,装配时需要将冷却环加热进行热装配;整个结构零部件较多,加工工艺复杂。同时,由于循环的冷却水道由几个零件组装包围而成,漏水风险极大,容易出现漏水现象。而且,塑料开始熔融点离落料口较远,减缓塑料熔融的历程,塑料从落料口进入机筒后,需要经过2~3倍螺杆直径的距离后才会开始受热熔融,影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包括机筒和机筒座,机筒座套设在机筒外侧,机筒座和机筒均开设有落料口,机筒座设有冷却水道,冷却水道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道位于落料口的周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机筒座上直接开设水道,将冷却水道由机筒上移至机筒座上,且无需焊接其他部件,结构简单,简化了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防漏效果;同时,冷却水道位于机筒座上的落料口的周边,使冷却水与落料口的距离变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有效防止了热量向后部传递,缩短了塑料的熔融历程,提高熔融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水道可以包括第一循环水道和第二循环水道,第一循环水道和第二循环水道相连通,第一循环水道和第二循环水道分别位于落料口的相对两侧。由此,设有第一循环水道和第二循环水道,可以使得冷却水由进水口进入后经过第一循环水道和第二循环水道后对落料口处的物料进行冷却,便于热量的及时带出,提高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循环水道环绕在机筒周边,由此,便于第一循环水道将热量带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循环水道环绕在机筒周边,由此,便于第二循环水道将热量带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循环水道可以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形成环形,环绕在机筒周边。由此,冷却水可以经过第一循环水道的各水道将落料口处周边的热量带出去,提高冷却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循环水道可以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五水道、第六水道、第七水道和第八水道,第五水道、第六水道、第七水道和第八水道形成环形,环绕在机筒周边。由此,冷却水可以经过第二循环水道的各水道将落料口处周边的热量带出去,提高冷却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九水道,第九水道设于机筒座内,第九水道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水道和第五水道相连通。由此,设有第九水道可以方便第一循环水道和第二循环水道的连通,便于冷却水在水道内的流通,使得热量可以及时散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M-M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N-N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P-P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2、图3和图4: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包括机筒1和机筒座2,机筒座2套设在机筒1外侧,机筒1的外侧开设有限位凸块,机筒座2套在机筒1上时,机筒座2的端面与该限位凸块相接触,限位凸块对机筒座2进行限位,机筒座2和机筒1均开设有落料口3,机筒座2开设有冷却水道4,冷却水道4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冷却水道4位于落料口3的周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机机筒冷却装置直接将冷却水道4设置在机筒座2这一单一部件内部,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冷却水的防漏效果。同时,无需在机筒1上开设水道,而将冷却水道4开设在机筒座2上,使机筒座2上的冷却水道4与机筒座2上的落料口3的距离大大减小,冷却水道4与落料口3的距离可以缩短至一倍螺杆直径的距离,冷却行程缩短了可以使落料口3进入的物料快速进入到后面的熔融状态,缩短了塑料的熔融历程,提高了熔融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1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卧式注塑机安全踏板装置
- 下一篇:限位锁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