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热保温炉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061783.4 申请日: 2015-01-29
公开(公告)号: CN205147295U 公开(公告)日: 2016-04-13
发明(设计)人: 柳伟;李宗保;杨丽杰;边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 李宗保
主分类号: B22D35/00 分类号: B22D3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66000 河北省***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蓄热 保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铸造炉窑,尤其是铸铝炉。

背景技术

现有铸造轮毂的保温炉,因兑铝需要炉口洞是倾斜的,门自然也是倾斜的,门的压紧密封装置也只能是倾斜方向的,因此,门只有水平旋转启闭的空间了,另外门也只有水平旋转启闭,手动能推拉动门的启闭,所以门的运动轨迹与炉口洞方向不符,门不能有保温部分嵌入炉口洞内,因此,保温炉发明几十年以来,门部位的保温性一直很薄弱。

保温炉泄压排气的温度一般相当炉温700-800℃,目前一般是用压缩空气加压升液铸模,用后排放掉。空气排放丢弃好像没有“成本”,其实不然,泄压气体携带热量是电热能,丢弃热气等于丢弃电能,无疑的浪费成本。

还有不能乐观的是保温不佳似乎是整体浇注炉膛的通病,原因是由于炉膛耐火材料内外层的温度梯度差,产生内层与外层的热胀尺度不一致,内层的温度高膨胀尺度大,外层的温度低膨胀尺度小,内层撑裂炉膛,铝液穿越裂纹渗透侵入保温层材料孔隙,使炉的保温材料失去保温性能。目前的炉,保温并非是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借助电热元件的加热来维持温度。也带来电热原件附近的铝液面温度过高,氧化渣很多,也不能避免。

为了避免炉膛材料开裂,新炉上线采用极为缓慢的升温曲线(10多天),烘烤时间很长,浪费大量加热电能。事实上缓慢的升温烘烤10天还会有水滴出,可见炉内外层的温差之大,其实升温再慢材料热阻依然存在,内外层的温度梯度差不会因慢升温消失。所以,整体浇注成型的炉膛腔开裂在理论上难以避免。

为了节电、低成本,需有一种门能嵌炉口的炉,不损失排气热能的炉、快速升温而炉膛腔不裂的铸铝保温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蓄热保温炉。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保温炉,具有本体,包括:

炉、膛腔、蓄热体,

所述的炉,其膛腔水滴弧线形状,两对称大弧线膛腔立墙与小弧线立墙相切成型,膛腔的立墙与底由三层以上的砌体砌筑,内衬层为陶瓷砌体层,其它为保温砌体层,保温砌体表面贴附有铝箔,砌体层与砌体层之间成型出粉体层,粉体层中充填微细粉体,微细粉体≤320目矿物组成,比重≥2.7g/cm,≤320目粉粒中含≤800目的细粉,≤800目的细粉含2-3%的纳米或接近纳米超级微细粉;膛腔上部水平设置气道,气道连通垂直导气管,垂直导气管连通蓄热体的上部,蓄热体由蓄热片缠卷成型,上面与下面成型出放射状气道槽,气流在气道槽分散蓄热片之间的缝隙流过,蓄热体的下部连通炉壳夹层的下部,夹层上部连通环道,环道设有总管输入流出气流。

所述炉的蓄热体,还可以是包裹在衬有保温层的蓄热罐体内,蓄热罐体的上部连通总管,蓄热罐体下部管口输入流出增压气流。

述炉的门,由轴铰链接小臂,小臂由臂轴铰链接大臂,大臂由安装座轴铰链接安装座,安装座固定于炉口板,小臂和大臂设有把手,手动小臂和大臂设有的把手,大臂以座轴为轴水平摆动,小臂以臂轴为轴水平摆动,门以门轴为轴水平摆动,门的凸出部水平移入门口洞,压紧装置压门密封。

所述炉的壳,其半弧板两侧边分别连接弧侧板,半弧板上边连接盖板法兰,半弧板的下边连接半封头,半封头连接有底板和底板两边弧板的一端,弧板的另一端连接球面板,球面板连接弧形板还连接锥面板,锥面板的一条边连接坡面板,坡面板下边连接弧形板,坡面板上方的边连接前板的下方边,前板上方的边连接炉口板的下方边,炉口板设置有门口,炉口板的上边连接有一平板,平板设置有一圆弧的边,圆弧的边连接一矮弧板,矮弧板连接盖板的法兰,炉口板两侧边连接两弧侧板,弧侧板上方连接盖板法兰,弧侧板下方的边连接锥面板、球面板、弧板;锥面板、球面板、弧板还可是牛角双曲面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炉门有保温凸出部分,突出部的下面水平,门口洞的下面也是水平设置,加上大臂和小臂与安装座铰链接,以两维的运动解开了三维的难题,虽说是小的改进,但门的凸出部分水平运动终于嵌入倾斜门洞口内,突破保温炉发明几十年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问题。

门的保温体凸出部嵌入到炉口洞口内,无疑保温效果好,降低电耗。且门口洞的下面水平设置优点是:铝水的液面可以提高,能增加炉的容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宗保,未经李宗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1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