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柱加强板分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1354.7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2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贾伟;周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益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分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A柱加强板分段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汽车A柱有足够的强度,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将对乘客的伤害降低,通常通过在A柱内侧增加加强板来增加A柱的强度。而目前的A柱加强板则是采用整体的结构,整体材料的料厚一样,其缺点是不能合理的设计强度结构,必须按照整体的强度设计,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就亟需提出一种生产成本低的A柱加强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生产成本低,重量轻,能有效节约材料的A柱加强板分段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A柱加强板分段结构,包括A柱上边梁内加强板、A柱加强板以及门槛加强板,所述A柱上边梁内加强板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焊接组成,所述第二部件上焊接有第三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的厚度总和为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为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部件的厚度为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部件的厚度为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部件焊接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型新型中在刚度不高的第一部件处,第一部件采用1.2mm的料厚即可满足刚度要求,在刚度要求高的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搭接处,采用2.5mm的料厚来增加局部刚度要求,保证了产品整体的刚度的同时又节省了厚板材的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板材厚度降低了,从而降低了产品的重量,为整车的减重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部件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为: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三部件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A柱加强板分段结构,包括A柱上边梁内加强板、A柱加强板以及门槛加强板,A柱上边梁内加强板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焊接组成,第二部件上焊接有第三部件,第三部件焊接在第二部件的中间,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的厚度总和为2.5-3.0mm,优选地,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的厚度总和为2.5mm。
如图2所示,第一部件的厚度为1.2mm,
如图3所示,第二部件的厚度为1.5mm,
如图4所示,第三部件的厚度为1.0mm,
通过以上设计,采用不同规格料厚的部件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在对刚度要求高的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处采用局部空间结构设计,来增加局部刚度要求,保证了产品整体的刚度,对产品刚度要求不高的第一部件处,采用料厚薄的板材来满足局部刚度,在满足产品刚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节省了厚板材的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A柱上梁内加强板采用分段结构,增加了产品的刚度,板材厚度降低了,从而降低了产品的重量,为整车减重提供了条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益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益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1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