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60687.8 | 申请日: | 2015-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8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寿;罗明;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82 | 分类号: | B29C45/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莫莉萍 |
| 地址: | 52346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顶针 液压 油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注塑机部件的工作控制油路,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
背景技术
常见注塑机顶针液压回路,一般使用中位O形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0控制顶针油缸(如图1所示)。此液压回路的缺点是,当制品不需要顶出时,若长时间禁止顶针功能,因滑阀式换向阀本身存在内泄漏,顶针油缸在内泄过去的压力油作用下,会慢慢的向油缸有活塞杆的油腔方向移动,当油缸移动的位移超出警报位置或离开顶退终开关时,就会触发机器警报,从而中止生产。
为解决上述问题,换用中位N形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0控制顶针油缸,(如图2所示)。此方式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当制品被顶出后,顶针需要保持在顶出终止位置时,此油路无法达到保持功能。因为N形换向阀中位时,A→T连通,无杆腔油压压力始终为0(F=P*A=0),顶针油缸缸轴在模具顶板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往顶退方向移动,无法保持在顶出终止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包括顶针油缸、液控单向阀和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为Y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顶针油缸包括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顶针油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位于第二油腔内,活塞杆的另一端与顶针机构相连接,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液控单向阀与第一油腔相连通,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油腔相连通,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均能够与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磁换向阀为Y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因此电磁换向阀处于中位时,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均与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相连通,无液压油进入顶针油缸内,从而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无法建立推力,使得活塞杆顶退顶针机构至最终位置后可以始终保持;设有液控单向阀,可以使得第一油腔在电磁换向阀处于中位时处于封闭状态,且液压油具有不可压缩性,因此可以使顶针油缸的活塞杆保持在现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针油缸还可以包括缸体和活塞,活塞套设在缸体内,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分别位于活塞的两侧。由此,设有活塞,可以使得无液压油进入到顶针油缸内时,通过活塞与缸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顶针机构处于顶退终止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第一油腔相连通,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腔相连通。由此,可以使得第一工作油口的液压油能够正常进入第一油腔内,而第一油腔内的液压油在无推力作用下不能流出,使第一油腔处于封闭状态,保证了顶针油缸能够保持所需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通。由此,方便顶针油缸内的油的回收,可以使液压油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使用O形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使用N形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3:注塑机顶针液压油路,包括顶针油缸1、液控单向阀2和电磁换向阀3,电磁换向阀3为Y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顶针油缸1包括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顶针油缸1的活塞杆13的一端位于第二油腔12内,活塞杆13的另一端与顶针机构4相连接,电磁换向阀3的第一工作油口A通过液控单向阀2与第一油腔11相连通,电磁换向阀3的第二工作油口B与第二油腔12通过油管连通,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均能够与电磁换向阀3的进油口P相连通。其中,电磁换向阀3的回油口T与油箱相连通,方便顶针油缸1内的液压油流回,以及循环利用。
顶针油缸1还包括缸体14和活塞15,活塞15套设在缸体14内,活塞杆13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活塞15的端面,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分别位于活塞15的两侧。
液控单向阀2的进油口P1与第一工作油口A相连通,液控单向阀2的出油口P2与第一油腔11相连通,液控单向阀2的控制油口K与第二工作油口B和第二油腔12之间的油管相连通。
顶针机构4包括顶针41、顶板42和压缩弹簧43,活塞杆13的另一端固定在顶板42上,用于推动顶板42移动;顶针41和活塞杆13分别固定在顶板42的相对两侧;压缩弹簧43位于顶板42与公模5之间,并与顶针41位于顶板42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0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套模具
- 下一篇:一种注塑机自动排气排水式螺杆料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