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织输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0650.5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山;周定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38 | 分类号: | D04B15/3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织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针织输纱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方的传动带轮2、离合器3和设置在壳体1下方的输线轮4,壳体1中上下贯穿有主轴,主轴的上部与传动带轮2、离合器3相连,下部与输线轮4相连;在工作时,针织机上的传动条带带动针织输纱装置上部的传动带轮2作旋转运动,经离合器3、主轴转动到输线轮4,使输线轮4产生旋转,从而把纱筒5上的纱线19拉出,通过导线架6、夹纱张力控制装置7、纱结过滤器8、前探测杆9的下方、进纱瓷圈10后缠绕在输线轮4的圆周表面上,同时输线轮4上的纱线19经过出纱瓷圈11、后探测杆12的下方供给针织机上的织针进行作业。
其中,现有技术的夹纱张力控制装置7具体如图2所示,包括六角螺杆13、夹纱器14、瓷棒15、调节弹簧16、螺杆17、调节螺母18组成,夹纱张力控制装置7固定在导线架6上,在具体工作时,纱线从安装在导线架6上部的瓷圈D61引入,经过夹纱器14平面夹持,紧靠在瓷棒15上,再通过纱结过滤器8、进纱瓷圈10后缠绕在输线轮4的圆周表面上;其中,纱线张力的大小是由夹纱器之间的压力决定,纱线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花絮,纱线上的蜡和油,容易堆积在夹纱器的夹纱平面上,使夹纱器夹不住纱线或使夹纱器之间的压力产生波动,从而导致纱线张力产生波动,影响针织机的织物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针织输纱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保证输送纱线张力稳定,从而提高织物质量的针织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输纱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的传动带轮、离合器、主轴、输线轮、导线架、夹纱张力控制装置、前探测杆、进纱瓷圈、出纱瓷圈和后探测杆;传动带轮和离合器设置在壳体的上方,输线轮设置在壳体的下方,壳体内孔固定有轴承,主轴上下穿过轴承孔,主轴上部与传动带轮、离合器相连,主轴下部与输线轮相连;导线架、夹纱张力控制装置、前探测杆、进纱瓷圈、输线轮、出纱瓷圈和后探测杆沿纱线的进线至出线方向排列;所述的夹纱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摆杆座、短摆杆和长摆杆,短摆杆的上部和长摆杆的上部分别通过调节芯轴和固定销与摆杆座的下部实现转动连接,在短摆杆的上部和长摆杆的上部分别设有齿状部A和齿状部B且齿状部A的齿面和齿状部B的齿面相互啮合,其中齿状部A和齿状部B分别以调节芯轴和固定销为旋转中心;在摆杆座内设有扭簧,扭簧的其中一端卡在短摆杆上,另一端卡在调节芯轴上;在所述调节芯轴上周向设有若干个凹槽,在摆杆座上端面上开有圆孔,在圆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螺钉A、压簧和钢球,螺钉A与圆孔固定连接,钢球配合卡在调节芯轴上的其中一个凹槽内;在摆杆座的上端面上设有瓷圈A,在短摆杆和长摆杆上分别设有多个瓷圈B和多个瓷圈C,其中瓷圈C的个数比瓷圈B的个数多1个,瓷圈B与瓷圈C交叉布置。
在针织输纱装置工作时,传动条带带动传动带轮作旋转运动,经离合器、主轴转动到输线轮,使输线轮产生旋转,从而把纱筒上的纱线拉出,通过导线架、夹纱张力控制装置、前探测杆、进纱瓷圈后缠绕在输线轮的圆周表面上,同时输线轮上的纱线经过出纱瓷圈、后探测杆供给针织机上的织针进行作业;其中,夹纱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摆杆座、短摆杆和长摆杆,短摆杆的上部和长摆杆的上部分别通过调节芯轴和固定销与摆杆座的下部实现转动连接,在短摆杆的上部和长摆杆的上部分别设有齿状部A和齿状部B且齿状部A的齿面和齿状部B的齿面相互啮合,其中齿状部A和齿状部B分别以调节芯轴和固定销为旋转中心,在摆杆座内还设有扭簧,扭簧的其中一端卡在短摆杆上,另一端卡在调节芯轴上,这是为了当顺时针转动调节芯轴,短摆杆受扭簧的扭力作用下往外摆动,由于齿状部A的齿面和齿状部B的齿面相互啮合从而使短摆杆带动长摆杆也往外摆动,而当逆时针转动调节芯轴时,短摆杆受扭簧的扭力作用下往内摆动,由于齿状部A的齿面和齿状部B的齿面相互啮合从而使短摆杆带动长摆杆也往内摆动;在所述调节芯轴上周向设有若干个凹槽,在摆杆座上端面上开有圆孔,在圆孔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螺钉A、压簧和钢球,螺钉A与圆孔固定连接,钢球配合卡在调节芯轴上的其中一个凹槽内,这是为了在转动调节芯轴时,钢球在凹槽的作用下往上抬起,此时压簧压缩,待转到调节芯轴的下一凹槽时,钢球在压簧压力作用下,压在调节芯轴的下一个凹槽上,从而限制且稳定了调节芯轴的位置;所述的瓷圈A、瓷圈B和瓷圈C用以输送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太阳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0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省力扳手
- 下一篇:喷气织机的四连杆打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