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SCC-LCL-T谐振网络的单相高频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0405.4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7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峰;曾君;李学胜;孙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7/539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cc lcl 谐振 网络 单相 高频 逆变器 | ||
1.一种基于SCC-LCL-T谐振网络的单相高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半桥逆变单元(X)和SCC-LCL-T谐振网络单元(Y),所述SCC-LCL-T谐振网络单元(Y)具有可控开关电容SCC(Z);
所述半桥逆变单元(X)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均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和第一电容(C1)的负极均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二二极管(VD2)的正极均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二二极管(VD2)的阴极均与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的SCC-LCL-T谐振网络单元(Y)包括谐振电感(L)、第一电感(La)、第一谐振电容(Cs)和可控开关电容SCC(Z);所述谐振电感(L)的末端、第一电感(La)的首端均与第一谐振电容(Cs)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电容SCC(Z)中的第三二极管(VD3)的正极、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和第二谐振电容(C3)的正极均与第一谐振电容(Cs)的负极相连接;可控开关电容SCC(Z)中的第三二极管(VD3)的负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第二谐振电容(C3)的负极均与第四二极管(VD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VD4)的负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均与第三谐振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第四二极管(VD4)的正极、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均与第三谐振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第四二极管(VD4)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CC-LCL-T谐振网络的单相高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CC-LCL-T谐振网络单元(Y)采用可控开关电容SCC(Z),所述可控开关电容SCC(Z)包括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二谐振电容(C3)和第三谐振电容(C4);
第三二极管(VD3)的正极、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和第二谐振电容(C3)的正极均与第一谐振电容(Cs)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VD3)的负极、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第二谐振电容(C3)的负极均与第四二极管(VD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VD4)的负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均与第三谐振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VD4)的正极、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均与第三谐振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第四二极管(VD4)的 正极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二谐振电容(C3)的电容值和第三谐振电容(C4)的电容值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04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心式复合激振超声电机
- 下一篇:具有新型保护电路的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