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隔交错式反向挑流消能水力整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0049.6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9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高传昌;汪顺生;张亮;李君;周文;高志锴;刘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45004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隔 交错 反向 挑流消能 水力 整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间隔交错式反向挑流消能水力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泵站特别是引黄泵站在运行中因受到引水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需要闸门控制引水,形成闸下射流且直冲前池、进水池和泵室,造成流态恶化,带来汽蚀、泥沙淤积、机组和泵房强烈振动、泵站效率降低和运行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且随着闸前水位的升高,前池和进水池的运行特性也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泵站运行工况不稳,振动更加强烈,最后迫使机组停止运行。这些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机组的寿命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增加了泵站维修维护的工作量。
目前国内外针对泵站前池和进水池的水力消能整流措施主要有连续底坎、立柱、导流墩、导流墙、导水锥和压水板等,针对不同泵站前池和进水池的流动特点,采取不同的整流措施,实际应用已经证明了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前池、进水池流态。
在采用连续底坎和立柱整流措施时,如果泵站引水中含有泥沙,底坎和立柱后存在绕流漩涡,容易引起泥沙淤积,而导流墩、导流墙主要用于具有明显主流方向特点的前池和进水池,导水锥主要用于水泵进口附近的流态整治,压水板主要用于加大前池池底流速,防止泥沙淤积。
鉴于此,对于很多沿黄闸控泵站来说,由于闸底射流从前池和进水池底部直冲泵室,且容易形成水跃,所以不存在主流,同时水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易在前池和进水池产生泥沙淤积,上述整流措施效果不明显,整流后前池和进水池内流态差,所以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水力消能整流方法来消除闸下射流能量、改善流态和减小泥沙淤积,保证进水池内水流稳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间隔交错式反向挑流消能水力整流装置,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闸控泵站运行过程中前池和进水池中存在水流流态不稳定和泥沙淤积的问题。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间隔交错式反向挑流消能水力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1、引水渠2、前池3、进水池4、间隔式底坎5、间隔式反向挑流消能墩6、整流梁7和压水板8。所述间隔式底坎5设置在闸门1后面,沿引水渠2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间隔式反向挑流消能墩6布置在间隔式底坎5的后面,沿引水渠2中心线与间隔式底坎5成交错式对称分布,其数量比间隔式底坎5的数量少一个;所述间隔式反向挑流消能墩6迎水面为反向水流圆弧曲面,纵剖面为反向水流圆弧曲线,水平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整流梁7布置在前池3的前端,底端位于四分之三水深处;所述压水板8布置在前池3的后端,底端位于五分之四水深处。
进一步优选,所述间隔式底坎5为圆柱体。
进一步优选,所述间隔式底坎5为四棱柱体。
进一步优选,所述间隔式反向挑流消能墩6的背水面为半圆柱体。
进一步优选,所述间隔式反向挑流消能墩6的背水面为三棱柱体。
进一步优选,所述压水板8为长方形板,与水流方向夹角呈135度倾斜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间隔交错式反向挑流消能水力整流装置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水力消能功能,另一种是水力整流功能。闸控引水产生的具有较大能量的闸下射流,经过所述的间隔式底坎后,形成了多股射流;形成的多股射流经过所述的与间隔式底坎交错布置的间隔式反向挑流消能墩的迎水面反向曲面将射流挑起,形成表面水跃,利用水跃来消能;交错布置的间隔式底坎和反向挑流消能墩,不仅缩短了池底闸下射流的长度,而且由于过流断面的减小,加大了底部流速,有效的防治了泥沙淤积。经过水跃消能后的水流仍存在漩涡和回流,经过整流梁的消涡和整流作用,消除了部分能量和回流;水流在经过压水板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水流则绕过压水板后向上翻滚,形成板后漩涡,消除水流中的残余能量,一部分稳定均匀的水流向下运动,流向进水池;所述整流梁和压水板之间的底部流速减小,增大了上部水流速度,有效防治了泥沙在前池和进水池的淤积,保证了进水池水流均匀稳定,使水泵机组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所设间隔式底坎能减小闸下射流长度及速度,水流可以在相邻两个底坎之间通过,形成多股水流,坎间流速加大,坎后流速减小并且可以对坎后形成冲涮,避免泥沙淤积。而连续底坎虽能减小前池底部流速,但坎后存在回流区容易淤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0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跌坎底流消能强迫掺气减蚀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防洪闸门上的拉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