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降雨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8206.X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6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戴沅;钟卓颖;李文胜;窦洪;胡平;曾祥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输电 线路 降雨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雨测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监测高压输电线路环境是否降雨的降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网输电能力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华东地区的上海、苏南和浙江等沿海地区更是如此。如何有效、安全的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是电力部门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如何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的研究较多,如提高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增加输电线路回数、采用新型耐热导线等措施。相比之下,适当提高现有导线的输送容量即动态增容是最为经济的方式,而且特别适用于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的调峰以及设备检修状态下的应急。所谓动态增容,就是根据实际气象条件,挖掘导线的潜力,从而适当提高导线的输送功率。
当导线允许温度一定时,导线的载流容量受日照强度、风速大小和风速方向、导线本身的特性和导线所在处的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无论IEEE标准、我国电气工程师手册还是Morgen公式,输电线路最大载流容量计算方法均依靠导线的热平衡方程。利用该方程计算导线最大载流容量需要已知环境温度、日照、风速风向等环境气象参数。由于该热平衡方程中没有考虑导线表面水分蒸发散热项目,导致该公式无法计算雨、雾 天气下的导线温度,具有先天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当存在降雨时,导线表面温度可能会低于环境温度,造成热平衡方程无解,从而不能确定降雨天气条件下导线的最大载流容量。
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高压输电导线在线测量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监测高压输电线路的温度、环境温度、日照、风速风向方面,未考虑环境降雨情况对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的影响,然而,降雨天气对线路输送容量的影响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准确、可靠地监测高压输电线路环境是否降雨的降雨测量装置,便于在高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过程中,准确监测输电导线周围环境降雨的情况,提高动态增容系统精度,确保增加输电线路输送容量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降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雨水接收器(1)、检测电路(2)和单片机(4);
所述的雨水接收器(1)包括感应电极(5)和地电极(6),地电极(6)为筒口朝上的金属圆筒,筒底开有漏水孔14、筒壁开有侧孔,感应电极(5)为金属圆柱,位于金属圆筒中且与金属圆筒之间留有间隙,感应电极(5)的侧面设有引线7,其绝缘地穿过金属圆筒筒壁侧孔引出并与所述检测电路(2)信号输入端(9)相连,地电极(6)上设有引线(8)与所述检测电路(2)信号地相连;
所述检测电路(2)包括3.6V电源、两只500kΩ的电阻和一只普通运 算放大器AD8031,运算放大器AD8031的正极即检测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9),信号输入端(9)同时分别经一个500kΩ电阻接3.6V电源和信号地,检测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10)与所述单片机(4)的模数转换输入端(17)相连;所述单片机(4)中的阈值电压U设为1.8V。
所述的感应电极(5)与金属圆筒之间的间隙为2mm。
所述的金属圆筒筒壁侧孔为螺纹孔,螺纹孔中嵌有硬铝金属圆管(15),硬铝金属圆管(15)内设有绝缘尼龙圆管(13)。
所述的感应电极(5)侧面设有硬铝金属圆棒(16),引线7通过硬铝金属圆棒(16)端部电连接感应电极(5)。
所述单片机(4)是具有模数转换功能和诊断功能的任意一种常见单片机,当单片机监测到模数转换输入端(17)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U时,诊断为有降雨,否则诊断为无降雨。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雨水接收器(1)的感应电极(5)和地电极(6)分别做成圆柱与带底面的圆筒,有效增大了感应电极和地电极之间空隙的面积,当发生降雨时,该空隙中可以收集到较多的雨水,使得感应电极(5)和地电极(6)之间的电阻降低较多,进而使得检测电路(2)输出信号电压变化更加明显。
2)地电极(6)的底面有孔,便于雨水流出。当降雨停止后,感应电极(5)和地电极(6)之间空隙中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从该孔流出,感应电极(5)和地电极(6)之间的电阻重新恢复到降雨前的数值。
3)将雨水接收器(1)的感应电极(5)放在地电极(6)之中,使地电极(6)对感应电极(5)产生屏蔽作用,进而使得感应电极(5)不受输 电线路高压导线电场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8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波流量计用组合式反射镜
- 下一篇:一种机场专用安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