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7854.3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6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峰;李传友;韩桂林;黎光福;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朱俊跃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程 水平 活塞 气缸 发动机 机油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OPOC)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水平对置发动机,以其独特的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可获得比传统发动机更高的机械效率和燃烧效率。特别是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因其主体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和总高度相对传统同功率发动机小),其能量密度(升功率,比重量)可达到同行业的高技术水平(≥90kW/L,≥1.9kW/kg),其也因这两大优势而为行业所瞩目。
但是因为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的气缸水平对置及发动机本体结构紧凑的特点,传统发动机的水泵、机油冷却、机油滤清器布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的特殊结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中,包括,一机油冷却模块,所述机油冷却模块具有水泵总成高压出水口和水泵总成低压进水口;一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所述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的上端面;一机油滤清器安装接头,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接头外接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接头安装在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的一侧端面,并且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接头具有机油滤清器出油口和机油滤清器进油口;一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在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的下端面;所述机油冷却模块安装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接头的侧端面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的另一侧端面设置有机油进油口和机油出油口;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相对所述机油进油口的侧端面还设置有水泵总成前段进水口。
上述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中,包括机油冷却器油道、机油滤清器油道和机体油道,所述机油冷却器油道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滤清器油道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所述机油滤清器进油口,所述机体油道连接所述机油滤清器出油口和外接机体。
上述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中,还包括机油冷却器水道和冷却水出水水道,所述机油冷却器水道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所述冷却水出水口水道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所述冷却水出水口。
上述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的下端面具有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机油冷却器出油口、机油冷却器进水口和机油冷却器出水口,所述机油冷却器分别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所述机油冷却器出油口、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水口和所述机油冷却器出水口连接。
上述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机油压力温度传感器包括内六角锥形螺塞。
上述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的上端面具有内六角锥形螺塞。
上述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机油冷却模块的侧端面具有装配用的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科学合理并紧凑地布置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的基本系统(冷却、润滑系统)的核心零部件(水泵、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及其传动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冲程水平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中油道和水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7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临界蓄热式有机朗肯循环尾气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 下一篇:风机故障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