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洁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7057.5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袁越锦;焦龙;徐英英;曹博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洁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电动洁耳器。
背景技术
人体外耳道的分泌物称耵聍。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但若耵聍聚集过多,则会造成听力下降;洗头或游泳后耳部进水后,会由于耵聍的酸性而腐蚀耳部皮肤,故需定期对外耳道进行清洁。目前,大多数人都会使用挖耳勺或棉签进行清洁,但是由于这些工具坚硬而伤及外耳道皮肤,引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同时,有很多人在掏耳朵时,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掏耳工具戳破鼓膜,造成听力下降或耳聋;再次,现在一些专利使用电机带动风扇产生吸力的方法,将外耳道内的耵聍吸出,这种方法不仅清洁效果不够,还会使人耳内造成负压,且产生巨大的噪声,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动洁耳器,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洁耳器采用的利用空气吸力进行清洁时会由于耳内负压造成不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洁耳器,包括壳体和壳体一端伸出的塑胶轴,塑胶轴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且塑胶轴与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电机固定在壳体内部,通过导线和滑动开关以及电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塑胶轴的端部安装了旋转刮板,在塑胶轴上还设置有螺旋毛刷,螺旋毛刷位于旋转刮板的后方。
其中,减速电机的后方设置有电池,电池同样通过卡扣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后方为电池端盖。
其中,在减速电机上方的壳体上设置有滑动开关,电池、滑动开关、减速电机和电池端盖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在减速电机正下方有耵聍收集盒,耵聍收集盒通过滑动轨道与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螺旋毛刷,可以由螺旋毛刷的旋转而产生螺旋推进力,通过螺旋推进力的作用,将刮落的耵聍送出外耳道,落入耵聍收集盒。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可以将外耳道的耵聍进行完全清理,无碎渣残留;另一方面,使用更加舒适,不会因吸力使人耳内造成负压,且不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2.本实用新型壳体左端面作为一个安全挡板。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由于这块挡板,可以减少外力伤害,另一方面,造型更加美观,避免单独加一块挡板而显得突兀。
3.本实用新型采用塑胶轴带动毛刷和刮板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外耳道有一定的弯曲度,使用塑胶轴,在进入耳道后,可以根据耳道的构造,略微调整方向,且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彻底清洁,又不会对耳道形成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洁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洁耳器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洁耳器的左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刮板,2.螺旋毛刷,3.塑胶轴,4.轴承,5.壳体,6.联轴器,7.耵聍收集盒,7-1.滑动轨道,8.减速电机,9.滑动开关,10.电池,11.导线,12.电池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洁耳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5和壳体5一端伸出的塑胶轴3,塑胶轴3与壳体5之间通过轴承4连接,且塑胶轴3与减速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6连接,减速电机固定在壳体5内部,通过导线和滑动开关9以及电池10连接。
塑胶轴3的端部安装了旋转刮板1,在塑胶轴3上还设置有螺旋毛刷2,螺旋毛刷2位于旋转刮板1的后方,减速电机8的后方设置有电池10,电池10同样通过卡扣与壳体5固定连接,壳体后方为电池端盖12;在减速电机8上方的壳体5上设置有滑动开关9,电池10、滑动开关9、减速电机8和电池端盖12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如图2所示,在减速电机8正下方有耵聍收集盒7,如图3所示,耵聍收集盒7通过滑动轨道7-1与壳体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70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