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55824.9 | 申请日: | 2015-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龙欣江;毕金栋;徐虎;高军明;张黎;陈栋;郭洪岩;郭亮;梅万元;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82 | 分类号: | H01L23/482;H01L23/488;H01L21/6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 地址: | 214429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封装 结构 | ||
1.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封装单体B(20)和位于封装单体B(20)下方的若干个叠层封装的封装单体A(10),所述封装单体A(10)和封装单体B(20)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封装单体A(10)之间通过连接部件(8)固连,
所述封装单体A(10)包括芯片封装体和下封装体,所述芯片封装体包括至少一个芯片Ⅰ(41) 和再布线金属层(122),所述芯片Ⅰ(41) 位于整个芯片封装体的中央,所述再布线金属层(122)选择性地设置于该芯片Ⅰ(41)的四周,所述芯片Ⅰ(41) 与再布线金属层(122)的近芯片端通过连接件Ⅰ连接,所述再布线金属层(122)的下表面设置金属种子层(121),并于所述金属种子层(121)的下表面设置芯片封装体的下输入/输出端(124),
于所述芯片Ⅰ(41) 同侧,所述再布线金属层(122)的远芯片端设置金属柱Ⅱ(123),所述金属柱Ⅱ(123)与再布线金属层(122)固连,且该金属柱Ⅱ(123)的水平高度高于芯片Ⅰ(41) 的水平高度,所述再布线金属层(122)、金属柱Ⅱ(123)、芯片Ⅰ(41)、连接件Ⅰ和金属种子层(121)及其彼此间的空间填充包封材料,形成包封材料层Ⅱ(128),所述包封材料层Ⅱ(128)露出金属柱Ⅱ(123)的上表面,形成芯片封装体的上输入/输出端(125);
所述下封装体包括金属柱Ⅰ(111)和包封材料层Ⅰ(112),所述金属柱Ⅰ(111)与所述芯片封装体的下输入/输出端(124)固连,所述包封材料层Ⅰ(112)包封金属柱Ⅰ(111),且露出金属柱Ⅰ(111)的下表面,形成下封装体的输入/输出端(113);
封装单体B(20)包括芯片封装体和下封装体,所述芯片封装体包括至少一个芯片Ⅱ(42)和再布线金属层(222),所述芯片Ⅱ(42)位于整个芯片封装体的中央,所述再布线金属层(222)选择性地设置于该芯片Ⅱ(42)的四周,所述芯片Ⅱ(42)与再布线金属层(222)的近芯片端通过连接件Ⅱ连接,所述再布线金属层(222)的下表面设置金属种子层(221),并于所述金属种子层(221)的下表面设置芯片封装体的下输入/输出端(224),
所述再布线金属层(222)、芯片Ⅱ(42)和金属种子层(221)及其彼此间的空间填充包封材料,形成包封材料层Ⅱ(228);
所述下封装体包括金属柱Ⅰ(211)和包封材料层Ⅰ(212),所述金属柱Ⅰ(211)与所述芯片封装体的下输入/输出端(224)固连,所述包封材料层Ⅰ(212)包封金属柱Ⅰ(211),且露出金属柱Ⅰ(211)的下表面,形成下封装体的输入/输出端(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Ⅰ与连接件Ⅱ相同,均为微凸块及其顶端的金属连接层或者均为金属引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Ⅰ为微凸块及其顶端的金属连接层,连接件Ⅱ为金属引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Ⅰ为金属引线,连接件Ⅱ为微凸块及其顶端的金属连接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柱Ⅰ(111、211)和金属柱Ⅱ(123)的横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8)为焊球或焊块,其一端连接封装单体A(10)的芯片封装体的上输入/输出端(125),其另一端连接封装单体B(20)下封装体的输入/输出端(2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柱Ⅰ(111、211)的高度h1范围为5~10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柱Ⅰ(111、211)的高度h1范围为10~20微米为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柱Ⅱ(123)的高度h2的范围在100~300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三维叠层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种子层(121、221)的厚度为0.01~2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58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 下一篇:一种可靠性测试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