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加速器高能束线分条电离室的测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5326.4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9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董毅;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慧宇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185 | 分类号: | G01T1/185 |
代理公司: |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2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1100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速器 高能 束线分条 电离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加速器高能束线分条电离室的测头。
背景技术
电离室是一种探测电离辐射的气体探测器,是一种测量电磁辐射、粒子流强度或带电粒子能量的设备。现有技术中,最为接近的技术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出的申请号为 CN201320889242.1的 “一种用于诊断低能质子束流的电离室”,该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诊断低能质子束流的电离室,包括外壳、透射窗、高压极和收集极,该电离室为平板形结构,外壳由壳体和壳盖密封而成,透射窗分别与壳体、壳盖采用一体式结构;高压极和收集极分别位于壳体内,相互之间绝缘,并与外壳绝缘。仔细阅读该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可知,所述“外壳由壳体和壳盖密封而成”是在壳体和壳盖之间采用O圈密封,所述“透射窗、高压极和收集极”的材质均为铝,其中束流入口窗、束流出口窗透射窗厚度为0.2mm~0.6mm,优选为0.4mm。该实用新型结构相对复杂,虽然透射窗分别与壳体、壳盖采用一体式结构,但是该一体式结构是分别由透射窗、壳体和壳盖3个零件组成的,在壳体和壳盖之间采用O圈密封,所以密封性较差,不适宜在超高真空环境中使用,其束流入口窗和束流出口窗透射窗的厚度也较厚,影响束流的穿透率。
申请号为CN200610113702.6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气体电离型中低能X、γ射线探测器,是在管状电离室的尾部采用允许中低能X、γ光子射入的金属薄窗密封,属于轴向金属薄窗密封,没有给出金属薄窗的具体厚度,如果过厚,就影响束流的穿透率,如果太薄,就承受不了大气压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束流穿透率高,可在超高真空环境中使用的用于加速器高能束线分条电离室的测头。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连接管,连接法兰和测头体,在所述测头体的圆形端面下面前后两侧各切去一块形成前后两个平面,在该测头圆形端面的中心向下加工一个矩形通孔形成测头腔体,在测头前壁上加工有一个束流入口窗,在测头后壁上加工有一个束流出口窗,在束流入口窗和束流出口窗安装金属薄膜,并用金属框压紧后焊接,在测头腔体底部焊接密封端板。
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0.03~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测头矩形腔体的前壁和后壁上开有窗口形成束流入口窗和束流出口窗,在束流入口窗和束流出口窗处安装金属薄膜,并用金属框压紧焊接,采用全金属焊接结构,因而密封性好,可在超高真空环境中使用,金属薄膜的厚度可以做到0.03~0.1mm,从而成倍地提高了束流穿透率,由于由腔体前壁和后壁与金属框一起组成金属薄膜的支撑结构,保证了金属薄膜的稳定性,从而可以保证承受大气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I部放大图。
图中:
1.连接法兰,2.连接管,
3. 测头体,
3-1. 测头圆形端面, 3-2. 测头前壁,
3-3. 束流入口窗, 3-4. 测头腔体,
3-5. 测头后壁, 3-6.束流出口窗
4. 金属框,
5.金属薄膜,
6. 密封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管2,在连接管2上端焊接连接法兰1,在连接管2下端焊接测头体3,所述测头体3为在一个圆柱体基础上加工出测头圆形端面3-1,用于与连接管2焊接,在该测头圆形端面3-1下面前后两侧各切去一块形成前后两个平面,在该测头圆形端面3-1的中心向下加工一个矩形通孔,形成用于安装测量线路板的测头腔体3-4,在测头腔体3-4底部焊接密封端板6,测头腔体3-4前侧为测头前壁3-2,测头腔体3-4后侧为测头后壁3-5,在测头前壁3-2上加工有一个束流入口窗3-3,在测头后壁3-5上加工有一个束流出口窗3-6,在束流入口窗3-3和束流出口窗3-6处安装金属薄膜5,并用金属框4压紧后焊接,测头前壁3-2和测头后壁3-5与金属框4一起组成金属薄膜5的支撑结构,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0.03~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慧宇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慧宇真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5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