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54810.5 | 申请日: | 2015-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1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翁铁建;于福海;崔琼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天精密制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8 | 分类号: | B29C45/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阀针 浇口 双折内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塑胶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
背景技术
目前,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在制作过程中,其浇口位置位于两个穿刺面的中心,由于双折内盖的穿刺面比较大造成成型时易有熔接痕,而且产品材料比较软,组装灭菌测试后易变形,所以就以上原因需要对产品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此种结构的熔接痕更容易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能够消除熔接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包括:内盖本体,所述内盖本体的外部顶面设置有第一圆形穿刺面和第二圆形穿刺面,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浇口,所述第二圆形穿刺面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浇口,所述第一浇口与第二浇口的位置关系为斜角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设置在内盖本体外部顶面的左边,所述第二圆形穿刺面设置在内盖本体外部顶面的右边,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和第二圆形穿刺面之间留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和第二圆形穿刺面的高度高出外部顶面,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和第二圆形穿刺面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易变形、更容易将熔接痕消除掉,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穿刺前不漏水,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顶面;2、第一圆形穿刺面;3、第二圆形穿刺面;10、内盖本体;20、第一浇口;30、第二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一种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包括:内盖本体10,所述内盖本体10的外部顶面设置有第一圆形穿刺面2和第二圆形穿刺面3,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2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浇口20,所述第二圆形穿刺面3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浇口30,所述第一浇口20与第二浇口30的位置关系为斜角对称。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2设置在内盖本体10外部顶面1的左边,所述第二圆形穿刺面3设置在内盖本体10外部顶面1的右边,所述第一圆形穿刺面2和第二圆形穿刺面3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双阀针浇口双折内盖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如下:
顶面1壁厚:此壁厚厚度为1.5mm,目的是增加顶面强度,防止与外盖组装灭菌测试后变形。
第一浇口20与第二浇口30的位置:两个浇口位置在穿刺面边上,为两个浇口,模具上需要做双阀针结构,更容易将熔接痕消除掉。
第一圆形穿刺面2和第二圆形穿刺面3:此结构壁厚厚度为0.35~0.38mm,此处主要作用是在穿刺前不能漏水,所以不能有熔接痕。厚度不能超过0.38mm,否则穿刺力变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天精密制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江天精密制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4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惯性的抽芯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用针阀封胶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