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3124.6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9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宫传刚;严家平;费岚;程方奎;谷得明;刘和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液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度量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移液管。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中常需要用到定量量取、移液操作,现有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主要有量筒和普通移液管,但存在以下缺点:量筒筒体刻度线稠密,人工识读误差较大精确度较低,不仅如此,量筒量取指定体积液体时需要在最后使用胶头滴管添加少许液体,以确保液体达到刻度线,且不超过刻度线,其不仅过程复杂繁琐,而且可能添加过多导致量取失败;普通移液管虽然精确度较高,但在与洗耳球或移液枪等装置配合使用时,通过吸液和放液使液体体积达到移液管刻度线,吸液和放液操作较难把握,极易出现吸多或放多后需要重复操作的问题,定量取液过程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为克服上述技术不足,需要设计一种既实用高效又能保证量取精度的移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精确度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精确移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移液管,包括管体、格网、浮球以及阻塞瓣。管体与传统移液管相似,为中部有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该格网固定于上端细长玻璃管内,位于阻塞瓣下适当位置,可允许液体通过,该浮球为位于格网上密度很小的小球,当管体内吸入液体时浮球会随着液面漂浮,该阻塞瓣位于格网上部,为一倒置喇叭状,阻塞瓣上端有一定开口供空气流动,下端与管体无缝连接,管体内加入液体后液面上升至格网且继续上升时,浮球会随着液面一起上升并最终被阻塞瓣挡住,液面将会停止上升,管体内液体刚好为指定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该格网材料不与溶液发生反应,用于将浮球限定在固定区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该浮球材料不与溶液发生反应,浮球直径位于阻塞瓣小口与大口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该阻塞瓣材料不与溶液发生反应,阻塞瓣为一倒置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液管,适用于实验室等定量移液操作过程。在定量量取液体时可以用洗耳球或移液枪快速吸取液体,当液体液面到达浮球时会带着浮球一起上升直到浮球被阻塞瓣挡住,液面停止上升,同时管体内液体达到指定量,不需要再人工调节。浮球与阻塞瓣所在管体直径较小,可提保证取液体体积的精度。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辅助设备,可以高效快速移液,达到指定体积自动停止,避免了重复吸放的步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精度高,成本低,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改良的移液管,包括管体1、格网2、浮球3以及阻塞瓣4。管体1与传统移液管相似,为中部有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格网2固定于上端细长玻璃管内,位于阻塞瓣4下适当位置,可允许液体通过。浮球3为位于格网2上密度很小的小球,当管体1内吸入液体时浮球3会随着液面漂浮。阻塞瓣4位于格网2上部,为一倒置喇叭状,阻塞瓣4上端有一定开口供空气流动,下端与管体无缝连接,管体1内加入液体后液面上升至格网2且继续上升时,浮球3会随着液面一起上升并最终被阻塞瓣4挡住,液面将会停止上升,管体内液体刚好为指定量。本实用新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精度高,成本低。移液管各部分均使用不与溶液发生反应的玻璃或其他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精确移液管可以制作成不同容积规格,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量取液体体积选取对应型号,用洗耳球或移液枪等装置对准该移液管顶端吸取待测液体,液体上升至格网处并继续上升时,会带着浮球一起上升,最终浮球会塞住阻塞瓣4,液面停止上升并刚好为所需体积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精度高,成本低,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3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