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蛇形光生物反应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1553.X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8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威尔逊;塞缪尔·莫尔顿三世;杰克·格洛波;马克·克罗克;安得烈·普拉西多;托马斯·刘;项羽·张;张恒;刘俊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衡会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24;C12M1/12;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滕胜利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蛇形 生物反应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生物反应器,特别的涉及一种通过光合作用培养多种光合微生物,进行产业化养殖的蛇形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背景技术
光合微生物,尤其是富油能源微藻、雨生红球藻、绿藻、蓝藻等(简称藻类)的生长繁殖主要依靠相应的矿物质。单细胞的藻类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等元素转化成富含大量油脂、蛋白质、虾青素、螺旋藻等高附价值有机化合物。
通过光生物反应器养殖不同的藻类微生物,可以收获多种不同的高附加值产品。并且由于藻类具有快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如储存在细胞中的油脂、蛋白、虾青素)的能力,它还可以用于净化废水和回收利用火电厂富含二氧化碳的烟道气来改善环境。在系统中藻类可以起到生物净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待成熟以后,经过提取等系统工艺,产出大量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酒精和甲烷等)、其藻体也可作为动物饲料和有机肥、以及改良土壤的重要原料。在藻类养殖中,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由藻类的选择、养殖的规模、光生物反应器的应用效率来决定的。
目前国内有规模的光生物反应器一般为开放池,横管,透明光膜等,多建成1000~5000平方米环形的浅池(水深15~30厘米),用人力或浆轮使培养液循环流动。这种生产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结构简单,虽然有投资低易建设的优点,但同样的效率过于低下,藻类在户外生长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开放池养殖缺少温度、光照、混合不均匀、容积小,与空气接触易于染菌,使得总体生产率低,常导致培养失败。
开放式的缺陷推动了封闭式培养系统的发展,用透明的横管或其它容器制成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出现了。横管式反应器的应用也受到其高成本、效率低的限制,仅用于生产小批量、高附加值特种产品;其它种类的光生物反应器也因多种原因如提取困难、建设成本高、容积小、清洗困难等而相继无法大规模养殖产生经济效益。
专利文件(公开号WO2008/151376A1)公开了一种薄膜反应器,但是,该薄膜反应器也存在如下缺点:
a、反应器的结构单元尺寸确定后无法调整;
b、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每个薄膜单元侧面呈波浪状,需要烫接或其他辅助工艺;
c、由于反应器宽度较小,同时波浪状侧壁导致内部贯通性较差,有死角,清洗很不方便;
d、由于该反应器侧面是主要受光面,反应器摆放形式(方向)受到限制;
e、反应器较深,侧板上的应力分布不均,材料上部力学性能利用率低。同时,水压对薄膜壁的材料性能要求较高。材料成本随之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蛇形光生物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蛇形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以及其它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描述和说明来进一步阐释。
本实用新型的蛇形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中间贮槽、探测器、运行泵、光生物反应器、输送管路、回油岐管、收获储罐,其中:通过输送管路、运行泵将中间贮槽和光生物反应器连接,从光生物反应器出来的产品通过回油岐管到收成口进入收获储罐,从收获储罐出来的液体通过紫外线杀菌进入中间贮槽进行养分归还,从收成口出来的气体和添加的二氧化碳通过头部空间循环进入中间贮槽,通过探测器来控制中间贮槽进入光生物反应器的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光生物反应器为蛇形,以蛇形的排列方式,行与行间包括多个管道均连接在一条直线延伸的蛇形路径上,包括透明的圆柱形管道和支撑架,圆柱形管道和支撑架连接,支撑架间相互连接,并与地面成90°;二根圆柱形管道的上部和下部通过“U”型连接件连接,“U”型连接件的下部或上部通过底部或上部工字钢把每个“U”管支撑并固定下来,通过“U”型连接件连接后的多根圆柱形管道构成蛇形光生物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衡会投资有限公司,未经连衡会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15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