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栗破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50298.7 | 申请日: | 2015-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魏宗烽;王清;刘涛;刘洋;邵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农林学院 |
| 主分类号: | A47J43/26 | 分类号: | A47J43/26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 地址: |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栗 破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栗加工工具,特别是一种板栗破壳器。
背景技术
板栗成熟后总苞裂开,栗果脱落。坚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黄。果实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作为食品目前在中国最流行的使用方法是糖炒栗子,用糖色和沙子混合,将变成黑色的沙子和栗子混合炒,一是使栗子受热均匀,二是使栗子中的糖份不容易损失。炒出的栗子甜香适口,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栗子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板栗的外壳坚硬,食用时一般用嘴巴咬开外壳,然后吃里面的果实,此种实用方法比较繁琐,会造成果实的浪费。在糖炒板栗时多先将生板栗用小刀把板栗外皮划个口,在炒熟后方便剥壳食用。但是用普通小刀把板栗划口时,板栗容易滑脱,不易操作,效率不高,划口的大小深度不易掌握,且易划伤手。因此,研制一种手工快速破壳的工具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板栗破壳器,可有效解决板栗破壳容易滑脱,不易操作,效率低,划口的大小深度不易掌握,且易划伤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破壳平台,破壳平台是由底板和底板两侧对称的限位凸台构成的截面呈凹字形的滑道结构,底板的上设置有用于破壳的刀片。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携带方便,易生产,易操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好,是板栗破壳工具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未安装盖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盖板为合起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破壳平台,破壳平台是由底板2和底板两侧对称的限位凸台1a、1b构成的截面呈凹字形的滑道结构,底板2的上设置有用于破壳的刀片3。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刀片3与滑道结构的滑动方向呈平行布置,刀片伸出底板上表面部分的外周沿均为刃缘;所述的凹字形的滑道结构两端呈开口状,一端的开口6a若为进口,则另一端的开口为出口,滑动方向即为从作为进口的开口6a到作为出口开口6b,如图2中箭头7所示方向;
所述的刀片3为三角形、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刀片伸出底板上表面部分的外周沿均为刃缘;所述的刀片3的高度为1.8-2.2mm;所述的刀片3设置在底板的中心;
所述的破壳平台上装有翻转的盖板4;所述的限位凸台上设置有对称的旋转套5,盖板4的下部设置有与旋转套5相对应的旋转轴4a,旋转轴4a套装在旋转套5内,构成盖板沿破壳平台上口部开、合的活动式旋转结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需将板栗紧贴底板,从滑道结构的作为进口的开口6a滑动到作为出口开口6b,在滑动过程中,刀片的刃缘即可在板栗的外壳上开口,在不使用时,可将盖板合上(如图3所示),避免刀片划伤手部,携带方便,安全可靠,使用时,再打开盖板即可,盖板还可作为定位的结构,即破壳过程中使用者用手按住打开后的盖板以固定破壳平台,保证破壳平台为固定不动,从而保证顺利对板栗进行破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易生产,成本低,易操作,体积小,携带方便,破壳效率高,划出的口大小深度一致,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好,是板栗破壳工具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农林学院;,未经信阳农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0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