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式关节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9691.4 | 申请日: | 201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3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郑强;陈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6 | 分类号: | F16L2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8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关节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触式关节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设备普遍设有密封装置,若密封装置存在着泄漏问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产品质量的下降、设备的损坏、环境的污染,危及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按密封件与其做相对运动的零部件是否接触,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在接触式动密封中,按密封件的接触位置分为圆周(径向)密封和端面(轴向)密封,主要用于密封滑油及油气混合物。
一般来说,接触型密封的密封面相互靠紧、接触,甚至嵌入,以减少间隙或消除间隙,从而达到很高的密封性,但是需要花费额外的功耗来克服摩擦,而且密封面会发热和磨损。因受摩擦、磨损限制,接触式密封适用于密封面线速度较低的场合。因此接触式密封的发展方向是减少泄漏、减少磨损、提高可靠性和工作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接触式组件,以避免动环与静环之间的磨损导致的泄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式关节密封装置,该接触式关节密封装置具有自然磨损补偿功能,可以有效避免磨损导致的泄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接触式关节密封装置,包括膨胀管、静环组件、固定在膨胀管两端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端开设有安装膨胀管的空腔,另一端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流道;所述膨胀管两端各伸入一个安装座的空腔内,所述静环组件包括摩擦补偿环,该摩擦补偿环套设在膨胀管两端的外壁上,该摩擦补偿环也位于安装座的空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膨胀管包括中间的连接管段和连接在连接管段两端的球形管段,所述摩擦补偿环套设在球形管段外,该球形管段及其外套设的摩擦补偿环均位于空腔内。
进一步,所述静环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摩擦补偿环外的固定环。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的空腔内还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外圆周面连接空腔的腔壁;所述流道的直径小于空腔的直径,所述静环组件被卡圈限定在卡圈与流道之间的空腔内。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的空腔的腔壁开设有一圈安装卡圈的环槽,所述卡圈卡入该环槽内。
进一步,所述膨胀管为双层的薄壁管。
进一步,所述膨胀管采用高温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胀管采用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摩擦补偿环为石墨环或金属陶瓷环。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上在流道所在端的外壁还设置有安装法兰。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膨胀管的弹性自动补偿接触面的磨损,具有自然磨损补偿功能,密封性好且无需日常维护,确保高温、高压空气的可靠密封传输;
2、本实用新型的膨胀管采用哑铃状结构时可用于旋转关节,实现旋转关节处的柔性联接及一定的角度偏转,确保高温、高压空气在旋转关节的密封输送;
3、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易于安装,无需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旋转关节时偏转一定角度的状态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安装座;11-空腔;12-流道;2-固定环;3-摩擦补偿环;4-膨胀管;5-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接触式关节密封装置,包括膨胀管4、两个静环组件、两个安装座1、两个卡圈5。
两个安装座1分别固定在膨胀管4两端,且安装座1靠近膨胀管4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膨胀管4的空腔11,远离膨胀管4的一端开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流道12,所述流道12的直径小于空腔11的直径;
所述静环组件包括摩擦补偿环3和固定环2,摩擦补偿环3套设在膨胀管4两端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环2套设在摩擦补偿环3外;
所述膨胀管4的端头及其上套设的静环组件均伸入安装座1的空腔11内,静环组件完全位于空腔11内;
所述卡圈5主要用于对静环组件进行限位,因此也位于安装座1的空腔11内,其外圆周面连接空腔11的腔壁,其内径小于摩擦补偿环3外径,将静环组件限定在卡圈5与流道12之间的空腔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新川航空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9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