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一盘面的挠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9643.5 | 申请日: | 2015-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4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晓兰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A63B67/06;A42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99 浙江省绍兴市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盘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一盘面的挠性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物体庞大的体积往往会造成使用者在收纳上的困扰,例如:帽子或飞盘或扇子、……等,因此为了解决收纳问题,则有业者会于物体边缘加装挠性体,该挠性体为可塑性金属材质,具有可折合卷绕的特性,因此物体利用该挠性体的特性达到卷收效果,可缩减体积,令使用者便于收纳与携带。
请参考图1所示,该挠性体1于制作时,以圆体金属棒经过冷轧形成扁平直线状,并未施行环圈定型,然实际使用上,将呈扁平直线状的挠性体1裁剪适当长度,于两端缘分别藉以嵌扣体10互相嵌套并连接,使该挠性体1形成封闭环状的金属圈;当该挠性体1被装设应用于如帽子或扇子或飞盘等各式物品(图未示出)时,则该各式物品虽利用该挠性体1而达到具有前述折收的功能,但该各式物品经折收后,请参考图2、3所示,因该挠性体1无施以定型的制程,导致被折收的挠性体1本身又恢复反弹的力并自动弹开外撑,使被装设在各式物品中的挠性体1再回复原来环圈状形体(如图4所示)。
因此,上述该挠性体1在制作中未经定型施作过程,使用者于折收各式物品时,各式物品外缘定位布边(图未示出)内部设置的挠性体1会再突然反弹开并恢复原状,造成使用者在折收的不便性,亦酿成安全上的堪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于一盘面的挠性结构,该挠性结构为一可维持其被弯折收合与展开的挠性金属条,其于挠性金属条经二次弯折的定型圈数,该定型圈数具有可被弯折或展开的定位临界设在1.5圈与2圈之间时达成,在被弯折后得以收合定型,及可在展开成型后得以展开定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一盘面的挠性结构,用于装设在盘面外缘的挠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结构包含:
一挠性金属条;
一嵌扣体,具有二相对端,其中一端与该挠性金属条的一端部套接,该嵌扣体相对另端与该挠性金属条的另一端部组接定位,其中挠性结构以藉此占该挠性金属条总长度且经二次弯折的定型圈数,该定型圈数具有可被弯折或展开的定位临界,该定位临界为设在1.5圈与2圈之间的定型圈数时达到,使该挠性金属条得以该定型圈数作为临界点,藉以可供被应用在各式物品盘面上,在被弯折后得以收合定型,及可在展开成型后得以展开定型的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挠性金属条的二次弯折为以圆体金属棒经过冷轧形成扁平直线状,再藉卷压弯折1.75圈后并展开为单一环圈,在两端部形成结合而为环状。
再改进,所述定位临界为设在1.75圈的定型圈数,使该挠性金属条的定型圈数能达到可被弯折或展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的挠性结构,可有效改善收合定型性不足的问题,对于使用者操作如帽子或扇子或飞盘等各式物品盘面的使用便利性亦大幅提升。另外,为因应如帽子或扇子或飞盘等各式物品盘面操作的定型需要,其系于挠性金属条经二次弯折之定型圈数,该定型圈数具有可被弯折或展开之定位临界设在1.5圈与2圈之间时达到,使该挠性金属条得以该定型圈数作为临界点,让该被应用在各式物品的挠性金属条,仍具有在被弯折后得以收合定型,及可在展开成型后得以展开定型的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挠性体前视图;
图2为现有挠性体卷收示意图;
图3为现有挠性体卷收后示意图;
图4为现有挠性体受本身反弹力而恢复原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挠性金属条弯折圈数为1.75圈前视图;
图6为第5图挠性结构扣合为单一环圈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挠性结构应用于帽子立体示意图;
图8为第7图挠性结构卷收示意图;
图9为第7图挠性结构卷收后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挠性结构应用于飞盘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挠性金属条弯折圈数为1.5圈前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挠性结构卷收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挠性结构卷收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挠性金属条弯折圈数为2圈前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挠性结构欲展开得以展开定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晓兰,未经梁晓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9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P热塑性圆管蜂窝芯材
- 下一篇:切拉扩张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