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8607.7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7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韩军;孙家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莱勒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4 | 分类号: | H01H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开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属于隔离开关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CN203596311U中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包括基座、静触头、动触头、灭弧栅片,所述静触头包括有接线部、接触部及连接接线部于接触部的连接部,所述静触头通过连接部分别固定在基座的两侧,其接触部朝内对称布置;所述动触头于静触头的接触部相对应;所述灭弧栅片设置在静触头连接部靠近动触头的一侧,并分布在动触头的两端;所述灭弧栅片的结构为“L”形结构。该专利文献中,利用“L”形灭弧栅片产生的电磁力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引向灭弧栅片,从而提高灭弧效果,提高隔离开关的分断能力,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是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灭弧结构还存在不足:“L”形的灭弧栅片的结构不够合理,产生的电磁力小,对电弧的吹动作用有限,导致灭弧效果仍然较差,还存在可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灭弧效果更佳的 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其包括基座、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内的触头支架、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头以及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触/分离时导通/切断电路;所述基座内临近所述静触头的位置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基座设置的若干灭弧片,所述灭弧片呈匚字形片状结构,所述灭弧片的凹口朝向所述基座内侧,并与所述静触头的内端相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灭弧片的上端内边缘及其下端内边缘成型有凸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灭弧片插设在所述基座内的插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上临近所述静触头的位置成型有与外界相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固定有消弧板,所述消弧板上均布有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静触头延伸至所述基座外部的接线端上成型有腰形接线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腰形接线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的四个腰形接线孔分别位于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且各腰形接线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正方形对角线方向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端的导电面上均布有导电凸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所述灭弧片设置为匚字形片状结构,在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时,与现有“L”形灭弧栅片相比,匚字形的灭弧片处所产生电磁场的电磁力更大,更利于将电弧“推向”灭弧片进而熄灭,灭弧片的覆盖面更广,有效提高了灭弧效果,增强了隔离开关的分断能力,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灭弧片的上端内边缘及其下端内边缘成型有凸片使得灭弧片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增强了灭弧片的磁场强度,使得灭弧效果更佳。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灭弧片插设在所述基座的插槽内,采用这种结构可使得灭弧片的安装更加方便,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基座上设置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可使基座内部热空气与外部冷空气快速交换,快速冷却电弧,防止电弧重燃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设置具有通孔的消弧板可有效防止电弧短路。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静触头延伸至所述基座外部的接线端上成型有腰形接线孔;进一步,所述腰形接线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的四个腰形接线孔分别位于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且各腰形接线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正方形对角线方向设置;通过采用这种结构更加有利于所述静触头的接线端与设置在线缆线端的接线端子连接。
(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接线端的导电面上设置大量的导电凸点与接线端子的可靠接触导通电路,提高了导电能力,避免发生接触不良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灭弧结构中,所述灭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结构中,所述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基座;11-通道;2-触头支架;3-动触头;4-静触头;41-接线端;42-腰形接线孔;43-导电面;5-灭弧片;51-凸片;52-凹口;6-消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莱勒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莱勒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8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补偿角色散的补偿器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连接器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