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轴混合驱动式机械臂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6536.7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0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史伟民;许守金;杨亮亮;葛宏伟;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驱动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轴混合驱动式机械臂,应用于码垛、搬运等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劳动成本逐渐升高,用于替代人工搬运的机构被不断设计并应用于工作场所,如码垛机器人等。码垛机器人的设计方案较多,但多采用电机驱动式并通过多种机械结构实现码垛任务,机构复杂、动作笨拙、传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机构简单、动作灵巧、传动效率高的三轴混合驱动式机械臂。
三轴混合驱动式机械臂,包括底座1、支座2、后臂3、前臂4、手掌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2绕垂直向上的第一轴铰接在所述的底座1上,所述的后臂3的下端绕水平的第二轴8铰接在所述的支座2上,所述的前臂4的上端绕第三轴9铰接在后臂3上,所述的前臂4的下端绕第四轴10与手掌5铰接,所述的第二轴8、第三轴9、第四轴10相互平行;
所述的手掌5连接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6包括中部铰接在第三轴9上的第一中间连杆60、在前臂4内延伸的前臂连杆61、在后臂3内延伸的后臂连杆62;所述的后臂连杆62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第一中间连杆60的右侧端部,所述的后臂连杆62的下端 铰接在所述的支座2上;所述的前臂连杆61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第一中间连杆60的左侧端部,所述的前臂连杆61的下端铰接在所述的手掌5上;所述的手掌5、前臂连杆61、第一中间连杆60、前臂4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的后臂3、后臂连杆62、第一中间连杆60、支座2形成另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
装在前臂连杆61上的第一红外测距仪63对准装在后臂连杆62上的第二红外测距仪64;
所述的前臂4和后臂3内装有驱动前臂4与后臂3相对开合的电磁线圈驱动机构,所述的电磁线圈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杆机构7和电磁线圈;
所述的第二连杆机构7包括:中部铰接在第三轴9上的第二中间连杆70、在前臂4内延伸的相互平行的第一内杆72和第一外杆71、在后臂3内延伸的相互平行的第二内杆74和第二外杆73;第一内杆72和第一外杆71的上端分别铰接在第二中间连杆70的左侧,第二内杆74和第二外杆73的上端分别铰接在第二中间连杆70的右侧;第一电磁线圈75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内杆72和第一外杆71铰接,第二电磁线圈76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内杆74和第二外杆73铰接,第一电磁线圈75与第二电磁线圈76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电磁线圈组;所述的第一内杆72和第一外杆71、第二中间连杆70、第一电磁线圈75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的第二内杆74和第二外杆73、第二中间连杆70、第二电磁线圈76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所述的支座2内装有用于驱动支座2绕底座1旋转和后臂3绕支 座2转动的蜗轮蜗杆式直流伺服电机;
所述的支座2和后臂3上都装有位置传感器;
所述的位置传感器、第一红外测距仪63、第二红外测距仪64的输出端都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的蜗轮蜗杆式直流伺服电机、第一电磁线圈75、第二电磁线圈76的控制端都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
所述的电磁线圈组有二个以上,各电磁线圈组位于所述的第二连杆机构7的不同高度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与电磁线圈驱动的混合式驱动,相比其他的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作灵巧,减少空间所占体积且可控性好,传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动作控制精确、前臂和手掌运动平稳、结构简单、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连杆机构的示意图,虚线显示了平行四边形机构。
图3是电磁线圈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控制器的控制框图
图5是电磁线圈的位置计算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5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轴混合驱动式机械臂,包括底座1、支座2、 后臂3、前臂4、手掌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2绕垂直向上的第一轴铰接在所述的底座1上,所述的后臂3的下端绕水平的第二轴8铰接在所述的支座2上,所述的前臂4的上端绕第三轴9铰接在后臂3上,所述的前臂4的下端绕第四轴10与手掌5铰接,所述的第二轴8、第三轴9、第四轴10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6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Kinect的人体姿势同步机器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收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