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向上反射增压式扬声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5972.2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2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邹士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士磊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向上 反射 增压 扬声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系统——具体说是一种运用“弹性抗增压”原理,向上反射声波的扬声器系统。
背景技术
“镜像原理”——刚性壁前一个小球源的辐射声场,可视为该小球源与一个在其对称位置上的“虚源”所产生的合成声场(反射)——相当于“同相球源”。
一般理论认为——“刚性壁反射增压”是利用“镜像原理”,但扬声器并非“脉动球源”(球源表面各点沿径向同振幅/同相位振动),而是“偶极子”(振幅相同/相位相反)。
目前,运用“刚性壁反射增压”的主要为低频扬声器系统(如地面增压式低音炮)。地面增压式低音炮大多置于桌面,实际上为“桌面增压”,主要为衍射/而非反射——200Hz声波的波长为1720mm,大于桌面尺寸(一般为900×500mm)——故“刚性壁反射增压”并非利用“镜像原理”。
一些Notebook电脑扬声器也采用“向上反射式”设计(置于机身底部)——但由于体积有限,扬声器口径太小,音质较差——作为电脑的附属结构,并非独立的“扬声器系统”。
一般“360°辐射型”音响主要采用扬声器向上辐射设计——利用导流锥的“波导效应”,使声波沿向水平方向传播。如Mirage Omnipolar技术(参照中国专利CN1647579A“带有成形声场的扬声器”)。由于导流锥相对于桌面或地面面积小,其“增压”作用有限(尤其低频)。
号筒式扬声器(Horn loudspeakers)属于间接辐射式扬声器,其效率高——但无论正号筒还是反号筒,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驻波共鸣”,声染色导致音质劣化。
传统音响大都存在着一种“声压与健康/环保”之间的矛盾——“音量开小了不出效果;开大了不但自己难以忍受,还会影响周围邻居”——尤其是AV家庭影院与“近声场”聆听的PC多媒体音响。
由于一般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大约只有1%左右——音响往往采用增加输出功率(RMS)的方式,获得较高的声压级(SPL),追求一种大功率/大动态的“爆棚”效果。这种设计的误区并不符合“生理/心理声学”要求,容易引起听觉疲劳;而且会产生噪声污染——既不节能,也不健康/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辐射效率高/音质柔和的扬声器系统——解决传统音响“效率/声压与健康/环保”之间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扬声器置于音箱底部向下辐射,通过桌面或地面等刚性壁向侧上方反射声波,音箱采用脚垫支撑;垂直方向扬声器声轴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笛卡尔坐标系)Y轴的夹角α(即与桌面或地面的夹角)满足下述关系:60°≤α<90°;水平方向扬声器声轴与空间直角坐标系X轴的夹角β满足下述关系:0°<β≤45°(参照图1);扬声器沿空间直角坐标系Z轴方向可分层布置,层数n≥1。
辐射阻抗Zr包括辐射阻Rr与辐射抗Xr(Zr=Rr+jXr)——辐射阻(Rr)表示声源向介质辐射声能量的能力;辐射抗(Xr)代表“无功声能”,储存于近场中,而不辐射出去。一般认为,辐射抗(Xr)为“质量抗”(Xm),即“附加辐射质量”(Mr)——实际上,辐射抗还包括“弹性抗”(Xe)。“质量抗”相当于感抗(XL),“弹性抗”相当于容抗(XC)。“质量抗”(Xm)与扬声器系统振动的“排气量”(V)成正比——“排气量”(V)与体速度(u)相关——V↑→u↑→Wr↑(Wr=u2Za)。
“空气弹簧”——声波为纵波,空气为弹性媒质,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振动产生“容变”(压缩/膨胀)——“空气弹簧”弹性系数Km↑→辐射阻Rr↑(势能→动能),密部(Km↑)—疏部(Rr↑)。Km↑→弹性抗Xe(容抗XC)↑→辐射阻Rr↑,则声压Pa↑(Pa=uRr)/辐射声功率Wr↑(Wr=u2Rr/2),声辐射效率σr增加——Xr(Xe/Xm)代表势能,Rr代表动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号筒式扬声器(Horn loudspeakers)属于间接辐射式扬声器——“号筒”即截面积逐渐变化的声管,实质上就是通过增加辐射抗Xr(Xm/Xe)而增加声压Pa/辐射声功率Wr——故其效率高。
声阻抗Za(波阻抗)——某表面的声压与体积流量的复数比。弹性抗Xe与声阻抗相关,但并非同一概念——弹性抗强调辐射势能;而声阻抗强调介质对声波的阻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士磊;,未经邹士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5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