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镁条燃烧实验用实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42956.8 | 申请日: | 2015-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0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震宇 |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实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条燃烧实验用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镁条燃烧实验是中学最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教师进行的镁条燃烧实验,一是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二是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镁化学性能的认知,三是提高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完整科学的实验演示,也能够为学生以后自主科研实验,打下良好的实验能力基础。
通过观察,初中镁条实验中,由于镁条易氧化,生成不易燃的氧化镁,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先对镁条进行打磨,用打磨后的镁条进行燃烧实验。
在打磨过程中,均采用砂纸方式对镁条进行打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细末包括有镁、氧化镁等等残渣,往往由于残渣太小无法清理干净,且细小氧化镁飘散到空气中,易刺激粘膜引起结膜炎和鼻炎,大大危害了教师以及学生的安全。且若残渣没有及时清理,被学生拿去独自做实验,点燃,在没有教师的安全指导下,易发生火灾、烧伤等事故。
所以研发一款科学合理的镁条燃烧实验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实验方式中,镁条表面残渣难收集、易遗失,且飘散到空气中容易引发呼吸道刺激等危险,提供一款安全可靠,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一种镁条燃烧实验用实验设备。
一种镁条燃烧实验用实验设备,包括一U型部件,所述U型部件内壁设置有打磨面,在所述U型部件底端设置有一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U型部件底端,所述U型部件一端设置有U型清洁棉,所述U型清洁棉与所述U型部件为一体结构;还包括有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与所述U型部件通过一连接线连接,所述手持杆上开设有一滑道,所述滑道内设置有一滑块,所述滑块通过一安全线与安装在所述手持杆末端的主夹持片连接,与所述主夹持片对应的设置有一辅夹持片,所述主夹持片与所述辅夹持片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其中,所述手持杆首端设置有橡胶防滑涂层。
其中,所述安全线材质为金属。
其中,在所述收纳盒底部设置有吸盘。
其中,所述主夹持片与所述辅夹持片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集中收集了氧化镁以及镁削,避免飘散空气中,刺激呼吸道以及误食、入眼或学生偷偷使用等危险,更加安全可靠,设计合理,使用便捷、成本低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镁条燃烧实验用实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镁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沸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初中学生往往好奇心较浓,在观看教师所作的镁条燃烧实验后,往往想进行自我尝试,而实验过程中打磨下来的氧化镁等物,由于管理不规范,常常被学生拿走做实验,这将会引发火灾、烧伤等隐患。
且细屑存在于空气中,易于引发呼吸道刺激,或者造成误食、入眼等危险隐患,所以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镁条燃烧实验用实验设备,包括一U型部件1,所述U型部件1内壁设置有打磨面,用于对镁条的打磨,将镁条表面的氧化层打磨掉。便于燃烧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所述U型部件1底端设置有一收纳盒2,用于收集打磨掉的氧化层废削,所述收纳盒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U型部件1底端,便于随时清理。
所述U型部件1一端设置有U型清洁棉3,当镁条打磨后,镁条通过所述U型清洁棉3,镁条表面的残留废削将会被擦掉,使得镁条表面清洁,利于实验顺利进行。所述U型清洁棉3与所述U型部件1为一体结构。
还包括有手持杆4,所述手持杆4与所述U型部件1通过一连接线连接,所述手持杆4上开设有一滑道5,所述滑道5内设置有一滑块6,所述滑块6通过一安全线7与安装在所述手持杆4末端的主夹持片8连接,与所述主夹持片8对应的设置有一辅夹持片9,所述主夹持片8与所述辅夹持片9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震宇,未经王震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9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伪标识
- 下一篇:便携式透镜成像演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