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涤锦复合纤维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42459.8 | 申请日: | 2015-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石红星;陶志均;张义;沈局;陈诚;李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永盛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1D5/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1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复合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涤锦复合纤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穿着的舒适度、时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化纤行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复合纤维是化纤产品的一种,它是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利用聚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具两种聚合物特性的优点。目前,市面上的复合纤维需要磨毛才能形成毛绒效应,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不利于该纤维在市场推广。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影响使用,因此必须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磨毛就能形成毛绒效应的新型涤锦复合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新型涤锦复合纤维,它由若干纤维单丝并排集束而成;每根纤维单丝都由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丝体的截面是六叶形,所述六叶形每一片叶子由外向内宽度逐渐小;所述第二丝体填充在两片叶子的中间从而使所述纤维单丝的轮廓为圆形;所述的第一丝体为涤纶丝体并且所述第二丝体为绵纶丝体,或者第一丝体为锦纶丝体并且所述第二丝体为涤纶丝体。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六叶形,每片叶子的外缘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弧形部;这样的方案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的抱合力,使两者不易分离。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六叶形,每片叶子呈弯曲状;这样的方案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的抱合力,使两者不易分离。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六叶形,其中心处具有圆形部;这样的方案使第一丝体的强度更高,可增加整个纤维的强度。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改进:其纤度为50D~150D;其纤维单丝根数为12根~48根,其网络个数:20个/米~25个/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每根纤维单丝都由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构成,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采用成份不同的绵纶和涤纶,有效结合了绵纶和涤纶的优点,使新型涤锦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回弹性能;第二,由于第一丝体的截面是六叶形,而第二丝体填充在两片叶子的中间,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之间的抱合得更紧,尤其是所述六叶形每一片叶子由外向内宽度逐渐小,使得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形成更好地粘接,有效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使两者不易分离;第三,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具有不同的收缩性能和染色性能,使第一丝体和第二丝体共同的回弹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的弹性,利用其生产出来的面料具有优良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可以用于生产纬弹牛仔布、弹力麂皮绒等,同时染色性能的不同使纤维在染色后具有良好的异色效果,可提升其生产的面料的品质,经试验,在不需要重碱量的条件下,该纤维不需要磨毛就能形成毛绒效应。第四,该产品成本低廉,市场运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新型涤锦复合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新型涤锦复合纤维纤维单丝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新型涤锦复合纤维纤维单丝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新型涤锦复合纤维纤维单丝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新型涤锦复合纤维纤维单丝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注部件:纤维单丝1、第一丝体2、第二丝体3、叶子4、弧形部5、圆形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新型涤锦复合纤维,它由若干纤维单丝1并排集束而成;每根纤维单丝1都由第一丝体2和第二丝体3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丝体2的截面是六叶形,所述六叶形每一片叶子4由外向内宽度逐渐小;所述第二丝体3填充在两片叶子4的中间从而使所述纤维单丝1的轮廓为圆形;所述的第一丝体2为涤纶丝体并且所述第二丝体3为绵纶丝体。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新型涤锦复合纤维,其纤度为50D~150D;其纤维单丝根数为12根~48根,其网络个数:20个/米~25个/米;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对具体的规格参数作适应性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永盛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永盛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4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整经机的定幅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纱线进纱装置的屏蔽外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