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继电器安装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137.3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超;汪振兴;孟胥里;李荫荣;王春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5/02 | 分类号: | H01H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安装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安装底座。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继电器安装底座多是与继电器盒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上针对某种型号的继电器设计安装孔,只能对一种型号的继电器进行固定安装。但是,随着整车配置的提高,车上电器设备增加,同一车辆上需要的继电器型号也不断增加,传统的继电器安装底座不具备通用性,只能再设计适用其他型号继电器的安装底座,使用不方便。另外,当前市场中,改装车辆越来越多,车辆改装后,电器设备发生变化,需要的继电器类型也会发生变化,目前情况下只能拆除原有继电器盒,更换继电器底座,或者再增加匹配的继电器底座,但这些改装方式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增加不当便会影响整车安全。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设计新型继电器安装底座,以适应多种型号继电器安装和车辆改装等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安装底座,能够用于不同型号的继电器的安装,并且结构简单,能够独立加工生产,方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安装底座,包括独立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四组;上述九组安装孔以三行三列的形式布置,形成方形的九脚继电器的安装空间;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五安装孔分别位于方形四条边长的中心位置,形成了四脚继电器的安装空间;所述第六安装孔位于方形中心,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五安装孔形成五脚继电器的安装空间;各组安装孔中分别设有安装端子的锁扣。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和所述第六安装孔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孔,且所述矩形孔的一侧长边为向孔外弯曲的弧形边;位于方形中心的所述第六安装孔与其左侧的第二安装孔平行设置,且两者所述弧形边所在的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五安装孔分别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上的弧形边所在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矩形孔,且所述矩形孔的一侧长边为向孔外弯曲的弧形边;第一安装孔的短边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短边相等,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长边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长边。
优选地,所述锁扣设置在各个矩形孔上与所述弧形边相对的一侧,且沿矩形孔孔深的方向延伸布置,包括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的弹片和设置在所述弹片上的凸块。
优选地,所述底座本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和所述第六安装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方体的顶面上,并向所述立方体的底面延伸贯通所述底座本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安装底座为独立件,可单独加工生产,方便使用;另外,底座上设有九组安装孔,并以三行三列的形式布置,形成了方形结构,可用于九脚继电器的安装;去除方形结构四个顶角位置的安装孔,剩余的五组安装孔可用于五脚继电器或四脚继电器的安装。对于同时需要多种类型继电器的车辆,无需单独设计多种安装底座结构,此结构的通用性较好;另外,在车辆改装需要更换继电器型号的情况下,此安装底座也具备较好的适应性,减少了改装的不便性和风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安装底座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视图;
图3为图1中继电器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底座本体,2-第一安装孔,3-第二安装孔,4-第三安装孔,5-第四安装孔,6-第五安装孔,7-第六安装孔,8-锁扣;
81-弹片,8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1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触器辅助触头挂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开口端密封热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