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2044.0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8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丁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合军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眦赘皮 矫正 手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
背景技术
内眦赘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内眦赘皮,临床上根据内眦赘皮的走行,分为三型,即上睑型、内眦型、倒向型。在原发性内眦赘皮中,若伴有上睑下垂、小睑裂及明显的内眦间距加宽者称为眼睑综合征。同时合并眉部畸形者称睑眉综合征。无其他异常者为单纯性内眦赘皮。
正常的内眦赘皮矫正手术(即开内眼角术)是在内眼角处切开皮肤,做“Z”型皮瓣或“Y”型皮瓣“V”型缝合等,这些方法会在内眼角处留下疤痕,这些疤痕是永久在的,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其包括:
用于手术时操作者握持的手柄;
角针,所述角针的末端与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前端为三角形刀刃;所述角针为弧形;所述角针的弦长与所述手柄垂直。
穿线孔,所述穿线孔设置在所述角针的前端上。优选地,所述穿线孔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与角针的长轴一致。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一步,所述手柄和角针为不锈钢材质。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一步,所述手柄包括:
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为圆柱体结构;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圆柱体结构,支撑部的直径小于握持部的直径;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握持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所述角针的末端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一步,所述握持部的长度为8~10厘米,所述支撑部的长度为3~4厘米。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一步,所述支撑部的直径为3毫米。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一步,所述角针的弦长为2厘米。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一步,所述角针的为3/8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行内眦赘皮矫正手术(即开内眼角术)时,只需通过双眼皮折皱上的2mm的小切口,在内眼角皮下组织缝合即可把内眦赘皮矫正且内眼角处皮肤不留疤痕。
利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进行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简单、快捷、效果好还不留疤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手柄,11、握持部,12、支撑部,2、角针,21、三棱刀刃,23、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示意图。其包括:
手柄1,用于手术时操作者握持;
角针2,所述角针的末端与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前端为截面为三角形的刀刃21;所述角针为弧形;所述角针的弦长所在直线与所述手柄垂直;
穿线孔23,所述穿线孔23设置在角针的前端。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为了便于手术器具的消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手柄和角针为耐热金属材质,优选地为不锈钢材质。
针对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为了更加便于手术操作,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改进。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示意图。其包括:
手柄1,用于手术时操作者握持;所述手柄包括:
握持部11,所述握持部11为圆柱体结构;
支撑部12,所诉支撑部12为圆柱体结构,支撑部12的直径小于握持部11的直径;所述支撑部11的一端与所述握持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角针2,所述角针的末端与所述支撑部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前端为三角形刀刃21;
穿线孔23,所述穿线孔23设置在所述三角形刀刃上。
支撑部的直径小于握持部的直径,这样操作者使用针刀时能够更方便地将角针深入到病患部位,便于操作。
以下给出一种用于内眦赘皮矫正手术的针刀的一种具体尺寸。
手柄1,用于手术时操作者握持;所述手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合军,未经丁合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2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道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人型肌电假手的手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