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1935.4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6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梅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长江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慢行式 城市 轨道交通 系统 | ||
一、发明领域
本实用新型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涉及的是一种便于城市人员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二、背景技术
目前的城市交通是建立在汽车这个基础上的,同时也面临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不二法门。但目前的“公交优先”思路几乎都是采用修环路、打通断头路、拓宽支路、增加运行线路和车辆等手段。这些措施会面临拆迁、文化遗产的保护、地下管网的重新布置改造等一系列问题,涉及面广,成本大,极易造成城市规模摊大饼似的扩展。并且修路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形成了一个城市规模越大则汽车保有量也越大,保有量越大则街道上车越多,车越多则交通越堵,越堵越修路,越修路城市规模越大的恶性循环。
作为公共交通运行的主体——公共汽车只能运行在城市干道次干道上,对于在整个城市道路里程中占绝大部分的支路而言,再先进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无法深入,“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在支路上的出行只能靠步行、骑车或者自驾车。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人们工作、生活及事务等来回的空间距离也越来越远。这就更激起人们自驾车出行的愿望。这种愿望在公众中的普遍化必然导致街道上涌现过多的私家车,而在各种交通工具中小汽车的通行能力是最低的。过多车辆的涌入使街道交通压力加大,则拥堵就不可避免了。并且不管是自驾车还是骑自行车、电动车都会面临一个停车的问题,在热闹的街道上停车办事往往很困难,于是随便停车现象就屡见不鲜,人为加大拥堵。
公交优先的目的无非是要人们选择公交出行,减少街道上的汽车数量,从而缓解拥堵压力。但人们的出行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各有其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而“公共交通”是一种公众化的服务体系,它只能按照固定的线路、在固定的停靠站台及运营时间内为市民服务。这就存在一个个性化需求和公众化服务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导致种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如在同一站台有的公交车空荡荡的却没有人上,有的车满载了人们还拼命往上挤;只一二站的路程,公交车却久候不至,而这个等待的时间如果步行的话,可能早到了目的地;只有不太远的几站路却不能直达,需要转乘,从一个站台走到另一个站台、候车……
正由于上述种种不便的存在,有私家车的人们还是愿意自驾车出行。
总之,目前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由于不能解决人们在支路上出行的需要,也不能妥善解决人们在干道次干道上的短距离出行的需要,以至于小汽车被过多的使用,这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原因之一。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是针对上述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它旨在解决人们在支路上的出行及在干道次干道上短距离出行的需要,减少人们的自驾车行为,从而减少街道上小汽车的数量,减轻交通压力,缓解拥堵。
慢行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实际上是被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街道分割成一个个小城区的,每一个城区的外围都被数条街道所包围,这些街道因其在城市中的区域位置及宽窄不同而被分为主、次干道及支路。本实用新型就是:在城市街道上建立一个个环形轨道,每一个环形轨道包围一个小城区,在环形轨道内有导轨,导轨上有按顺时针方向运行的轨道车组。轨道车组可有人驾驶,也可无人驾驶。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轨道车组的运行速度较慢,比人的步行速度稍快一些如每秒3米左右的时速。这种速度,不需要停车,行人小跑几步就可以上下。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则可通过遥控方式遥控轨道车组的停车或者运行,即由公交公司出售统一的遥控器,遥控器上只有停车、运行两个功能键。当轨道车组驶近时,按动遥控器上的停车键,在轨道车组停车后上车,再按运行键,则轨道车组重新启动运行。
本交通系统运送人员的过程是:行人在其出发点所在的人行道上,当轨道车组驶近时通过小跑方式或者遥控器方式上车,在环形轨道内被运送,如其目的地在本城区的另一条街道上,他只要在轨道车组运行到目的地时下车即可;如目的地在临近的城区,他只要在被运送到街道交叉口时下车,从斑马线上步行通过街道走向对面围绕另一个小城区的环形轨道,等待该环形轨道内的轨道车组驶近时上车,就这样在围绕另一个小城区的环形轨道内被运送,到达目的地时下车;当目的地较远而出发点没有直达公交车时,如出发点在支路上,可从出发点上轨道车组,在被运送到有所乘坐公交车的站台处下车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长江,未经梅长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1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