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扩管器的管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40952.6 | 申请日: | 2015-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3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杰 |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F16L3/2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扩管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管器,特别是指一种扩管器的管夹结构。
背景技术
之前常见的扩管器的管夹,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其是由左本体61及右本体62以及枢转部70所构成,闭合时一端形成多个大小规格的穿孔81供扩管端穿入,另一端具有扩张夹角82,在左本体61设有半圆凹环611和同中心的半圆突垣612;而右本体62镜像设有半圆凹环621和同中心的半圆突垣622;于半圆凹环611和半圆凹环621的位置组置套圈71,再压挤半圆凹环611的外周613和半圆凹环621的外周623铆定套圈71,藉由套圈71枢组左本体61及右本体62;但于实际应用上却有强度不足之困扰,亦即,长期承受负载容易导致铆合点磨损,导致套圈71及左本体61及右本体62松懈的损坏状况。故,习知扩管器的管夹乃不符合坚固耐久的使用价值;因此,针对以上之缺陷,在求理想、实用与进步的今日,有需再加以研究改善的空间存在。
而今,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基于多年从事手工具与机械五金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乃针对传统扩管器管夹结构的缺失,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扩管器的管夹结构, 其由左本体及右本体以及枢转部所构成,闭合时一端形成多个大小规格的穿孔供扩管端穿入,另一端具有扩张夹角,所述左本体设有下圆环和同中心的穿孔,于穿孔近外侧预留档环;所述右本体设有上圆环和同中心的穿孔,于穿孔近外侧预留档环;所述枢转部是从左本体的穿孔组置入轴螺帽,且让轴螺帽穿至右本体的档环,再从右本体的穿孔锁入螺栓形成。
一种扩管器的管夹结构,其由左本体及右本体以及枢转部所构成,闭合时一端形成多个大小规格的穿孔供扩管端穿入,另一端具有扩张夹角,所述左本体设有下圆环和同中心的穿孔,于穿孔近外侧预留档环;所述右本体设有上圆环和同中心的穿孔,于穿孔外侧预留倒角;所述枢转部是从左本体的穿孔组置入铆钉,且让铆钉穿至右本体的倒角,再予以施压力辗转铆钉扩展至倒角上形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扩管器的管夹结构,是在左本体上设有下圆环和同中心的穿孔,而于穿孔近外侧预留档环;另于右本体上设有上圆环和同中心的穿孔,而于穿孔近外侧预留档环;上述特征,从左本体的穿孔组置入轴螺帽,且让轴螺帽穿至右本体的档环,再从右本体的穿孔锁入螺栓,以达该枢转部发挥较高的负载力特性,及减少尖锐以达致安全之使用价值功效,暨对该该扩管器管夹的营销更具实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扩管器管夹之组合立体图;
图2为习用扩管器管夹之分解立体图;
图3为习用扩管器管夹之组合局部剖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局部剖切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局部剖切图。
背景技术:
左本体61 半圆凹环611
半圆突垣612 右本体62
半圆凹环621 半圆突垣622
枢转部70 套圈71
穿孔81 扩张夹角82
本实用新型:
左本体11 下圆环111
穿孔112 档环113
右本体12 上圆环121
穿孔122 档环123
右本体13 上圆环131
穿孔132 倒角133
枢转部20 轴螺帽21 螺栓22
穿孔31 扩张夹角32
枢转部40 铆钉41
穿孔51 扩张夹角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杰,未经李秋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0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