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谐振峰抗强冲击型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9978.9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2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云鹏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 峰抗强 冲击 型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谐振峰抗强冲击型隔振器。
背景技术
无谐振峰隔振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振,实现共振区无放大,避免了电子设备在共振区域受到损伤,电性能下降及失效;
抗强冲击隔振器能够有效的避免强冲击环境对电子设备所造成的损坏,尤其是军用电子设备一旦受到强冲击后,易损伤失效,使武器装备失去战斗力。例如反舰导弹、水下鱼雷等武器的爆炸冲击波会对舰船上电子设备造成损坏,使舰船失去战斗力。
目前军用电子设备常用是一种模块化抗冲击型无峰隔振器,该隔振器专利申请(专利)号为CN03131862.2,该隔振器采用模块化结构,将隔振器分为减振弹簧模块、阻尼器模块、连接机构模块。虽然上述模块化抗冲击型无峰隔振器能够有效抑制共振,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但此抑制共振和缓冲主要是依赖弹簧片,然而在实际使用及试验验证中,该隔振器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弹簧片易发生永久变形,导致阻尼器失效,变成无阻尼状态,仅有减振簧作有效支称,失去了原有无谐振峰、抗强冲击的功能。
因此,探索研究一种无谐振峰抗强冲击型隔振器,该隔振器可以在强大的冲击力下,仍保持原有无谐振峰、抗强冲击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谐振峰抗强冲击型隔振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谐振峰抗强冲击型隔振器,包括安装座,在安装座的座腔内设置有可做上下移动的主轴,所述的主轴上设置有阻尼器,该阻尼器与安装座的座腔内壁配合使用,所述安装座的座腔内形成用于抑制隔振器谐振的谐振抑制机构;
所述的谐振抑制机构为:所述安装座的座腔内,用于与阻尼器配合使用的工作区域分别形成上锥腔、直段腔以及下锥腔,所述上锥腔的小径端与上端的座腔连接,所述上锥腔的大径端与直段腔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锥腔的小径端与下端的座腔连接,所述下锥腔的大径端与直段腔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下端形成一圈外凸的挡环,所述的阻尼器位于挡环的上端,所述阻尼器和挡环之间的主轴上套接有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的上端与阻尼器相抵,所述碟形弹簧的下端与挡环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碟形弹簧的下端与挡环之间的主轴上还套接有下碟簧挡圈,所述碟形弹簧的上端与阻尼器之间的主轴上还套接有上碟簧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上锥腔和下锥腔的锥度为2~8°。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座腔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形成第一安装台阶和第二安装台阶;所述主轴与底板之间设置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上端与主轴内腔顶壁相抵,所述主弹簧的下端与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台阶相抵;
所述主轴轴腔内还设置有冲击块和缓冲簧,所述缓冲簧的下端与底板的第二安装台阶相抵,所述缓冲簧的上端与冲击块连接;
静止时,所述主轴的下端与底板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冲击块与主轴内腔顶壁之间留有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块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弹簧的旋向和缓冲簧的旋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尼器包括依次套接在主轴外的下阻尼挡片、阻尼摩擦环、阻尼压环、上阻尼挡片以及调节螺母;
所述阻尼摩擦环的内圈面具有上宽下窄的锥形腔结构,所述阻尼摩擦环的外部与直段腔内壁配合;所述阻尼压环的外圈面具有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所述的调节螺母与主轴形成螺旋配合;通过转动调节螺母将阻尼摩擦环和阻尼压环锥面配合两阻尼挡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螺母上设置有上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的上端设置有安装螺钉,所述安装螺钉的下端位于主轴内腔中,所述安装螺钉的下端设置有上弹簧座,所述的主弹簧的上端抵紧上弹簧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隔振器垂向振动时,阻尼摩擦环与安装座内腔直线段摩擦提供恒定阻尼力;
当隔振器发生谐振时,阻尼摩擦环与安装座内锥腔之间产生摩擦能够有效抑制共振。
2)、缓冲簧上端采用橡胶垫包裹金属冲击块成一体结构,避免了安装螺钉与冲击块产生刚性碰撞;
其次,当隔振器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缓冲簧发生较大变形,增加了隔振器整体刚度,有利于缓冲和隔振器复位。
3)、主弹簧和缓冲簧的旋向相反,当两个弹受压变形时,可以提高组合弹簧的稳定性能。
4)、碟簧的设置,可对阻尼器磨损后的阻尼力进行自补偿,使隔振器的初始阻尼力保持不变;并且阻尼器压缩碟簧,蓄能便于阻尼器复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云鹏,未经张云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99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向阻尼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转向架的二次变刚度横向止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