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及智能家居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8871.2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0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邓川军;姜宁康;孟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川军;姜宁康;孟丹 |
主分类号: | G08B13/02 | 分类号: | G08B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传感器 整合 智能家居 报警装置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及智能家居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家居使用的报警装置主要采用基于磁力计的门磁技术来判断门窗的开关状态。磁力计是通过安装在门框和门(或窗框和窗户)上的磁力计和磁条进行工作的。报警装置处于激活时,若门窗被打开,磁力计和此磁条相互对应的状态被打破从而触发报警。磁力计报警装置最主要的缺陷是其只能用于判断门窗的开关状态,对于已经开启的门窗不具有进一步报警作用。而且由于磁力计报警装置需要在门框和门(或窗框和窗户)上分别安装磁力计和磁条,其安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磁力计很容易受到外界磁场变化的影响产生误报。
此外,目前智能家居还利用红外探测仪来判断门窗的开关状态。红外探测仪包括红外光发射端和接收端。激活后,当发射端射出的红外光与接收端处于相互不对等的状态将触发报警。因此利用红外探测仪实现的报警装置只能用于判断门窗的开关状态,其安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由于红外光容易受到断电、空气的温湿度等的影响,红外探测仪的可靠性不高从而容易产生误报。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及智能家居报警系统,用于随时侦测门窗的运动状态实现报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集成在一个线路板上,包括:
动静侦测模块,其安装于所述线路板的正面,设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三轴陀螺仪传感器;
报警模块,其安装于所述线路板的正面,其与所述动静侦测模块相连接;
信号传输模块,其安装在所述线路板的正面,与所述动静侦测模块相连接;及
电池模块,其安装在所述线路板的反面,且分别与所述动静侦测模块及所述报警模块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中,所述动静侦测模块、所述报警模块、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封装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中,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胶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智能家居报警系统,包括:
所述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通信装置,其与所述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及
远程终端,其与所述通信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高灵敏度、低功耗、有条件激活运行等方式,通过黏贴在门、门框、窗台、窗户等受保护物体上,安装简单,对被检测物体没有任何物理损伤、没有供电需求。监测到的微动静状态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发到通信装置,实现远距离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家居报警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传感器整合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通过巧妙地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三轴陀螺仪传感器结合于一体,配合使用两个传感器能够准确地判断门窗的开关状态,并且对门窗的移动能够灵敏地上报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家居报警装置集成在一个PCB线路板上,该PCB线路板的正面安装有动静侦测模块1、报警模块2和信号传输模块3,反面安装有电池模块4。动静侦测模块1,其安装于PCB线路板的正面,包括三轴陀螺仪传感器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探测物体的微小运动。报警模块2与动静侦测模块1相连接,当警报装置处于活动状态时,动静侦测模块1探测到物体发生微小运动时向报警模块2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模块2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立即进行报警。信号传输模块3与动静侦测模块1相连接,其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发送报警信号。电池模块4是钮扣电池,其分别与动静侦测模块1及报警模块2电气连接实现供电。该报警装置封装在壳体内,壳体表面设置有胶面。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智能家居报警装置时,只需利用胶面将报警装置粘贴于被保护的物体表面即可。相比于现有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尺寸很小(与一元硬币的尺寸相仿),非常易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川军;姜宁康;孟丹;,未经邓川军;姜宁康;孟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88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