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8341.8 | 申请日: | 2015-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8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童宁军;张晓东;郑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催化 净化 河道 水体 集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水体的净化,尤其是复杂水体的净化(如:河道或者湖泊等),往往需要多种净化方式的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净化,通常需要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净化。但现有技术中,对于水体净化的不同方式常常是分开设置,无法发挥多种方式的协同净水作用,即还存在有机物分解不彻底,杀菌效果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彻底分解有机物、降解效果好的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提高了净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为框架结构,包括上内圈、上外圈和下圈,上内圈和上外圈位于同一个平面,在上内外圈与下圈之间设有截面为十字形的网状纤维架,所述的网状纤维架上附着有网状纤维,在所述的下圈上也布置网状纤维,在上内圈和上外圈之间的环形区域布置表面附着二氧化钛的网状纤维。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了框架结构,在截面为十字形的网状纤维架和下圈上可以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从而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在上内圈和上外圈之间的环形区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其上的光触媒能够起到光催化的作用,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并起到杀菌的作用。
作为改进,在下圈上设置有微纳米曝气管,微纳米曝气管盘旋成盘状,将其一头堵住,另一头与软管连接,软管与曝气增氧机连接。采用该设计,能够通过岸上的曝气增氧机经软管使微纳米曝气管向机构内曝气,以提高水体溶氧量,并能起到消除黑臭的作用。
作为改进,在上内圈区域的表面上种植有粉绿狐尾藻或/和空心菜;上述水生植物能快速吸收N、P等富营养化物质。
作为改进,所述的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还设有条状纤维,每条条状纤维由多条超细纤维丝组成,条状纤维固定于下圈区域,并延伸于整个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内。超细纤维丝拥有极大的比表面积,通过条状纤维,能够大大增加微生物的培养面积,提高了微生物净化分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网状纤维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微纳米曝气管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上内圈,2、上外圈,3、下圈,4、网状纤维架,5、环形区域,6、微纳米曝气管,7、软管,8、水生植物,9、条状纤维,10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为框架结构,包括上内圈1、上外圈2和下圈3,上内圈1和上外圈2位于同一个平面,在上内外圈与下圈3之间设有截面为十字形的网状纤维架4,所述的网状纤维架4上附着有网状纤维,在所述的下圈3上也布置网状纤维,在上内圈和上外圈之间的环形区域5布置表面附着二氧化钛的网状纤维。
在下圈3上设置有微纳米曝气管6,微纳米曝气管6盘旋成盘状,将其一头堵住,另一头与软管7连接,软管与曝气增氧机连接。由于曝气增氧机岸上设备,故图中未予以示意。采用该设计,能够通过岸上的曝气增氧机经软管使微纳米曝气管向机构内曝气,以提高其氧气量,并能起到消除黑臭的作用。
在上内圈区域的表面上种植有水生植物8,如:粉绿狐尾藻或/和空心菜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8快速吸收N、P等富营养化物质。
所述的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还设有条状纤维9,所述的条状纤维9固定于下圈3区域,并延伸于整个光催化净化河道水体的集成装置内。通过条状纤维,能够大大增加微生物的培养面积,提高了微生物净化分解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加工与安装步骤如下:
1、用PE管(上内圈1、上外圈2和下圈3由PE管制成)加工成如图2所示的设备骨架,转弯口或者交叉口用三通、胶水来固定;
2、将表面附着羟基磷灰石的网状纤维用扎带固定到下底面PE管和截面为十字型截面的网状纤维架上;
3、将表面附着羟基磷灰石的条形纤维用扎带或者麻绳固定在底面的网状纤维上。
4、将表面附着二氧化钛的网状纤维用扎带或者麻绳固定在上表面的环形区域内。
5、将微纳米曝气管绕成盘状,固定在下底面,一头用堵头堵住防止漏气,另一头与塑料软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8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