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37426.4 | 申请日: | 2015-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7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楼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共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4;E05F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连接 单向 空气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箱体盖板过快开启的空气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阻尼器普遍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汽车或家电等领域,如汽车手套箱等相关部件。其实质上是一种连接件间起缓冲、减震作用的连接器,可以增加产品舒适性延长活动件使用寿命。现有的单向空气阻尼器大多只适用于负载较轻的产品上安装,如用在重负载结构上会出现开启过快,影响舒适度。如采用双向重型空气阻尼器可使重负载结构开启时缓慢匀速打开,但关闭时需克服较大摩擦阻力才能关闭,影响操作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适用重负载结构,开启时受阻力缓慢打开,关闭时无阻力轻松关闭的单向空气阻尼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基于现有的空气阻尼器,在现有空气阻尼器基础上改进了进气调节结构而成,包括壳体、拉杆、活塞圈和调节阀;
所述拉杆包括杆体,杆体前端设有销孔,杆体尾端连接有活塞头;
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壳体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相匹配的贯穿孔,所述杆体通过贯穿孔从所述壳体中穿出;
所述活塞头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可在壳体内部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外缘的凹槽中嵌置有与所述壳体内壁密封的活塞圈,所述活塞圈上涂置有阻尼液膜;
所述调节阀包括固定壳和嵌置在固定壳内部的Y型进气阀片,所述进气阀片底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调节阀的固定壳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所述进气阀片可开闭的扣合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壳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圈的轴向截面为V 型,V 型开口朝向所述杆体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杆体为截面是工字型的杆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开口边沿高低交错设有卡口A与卡口B,所述固定壳的边沿高低交错设有卡头A与卡头B,所述卡头A卡入所述卡口A中,所述卡头B卡入所述卡口B中;
所述卡口A、卡口B、卡头A与卡头B的数目均在二个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开口端设置特殊结构的调节阀,利用调节阀单向开启的特性,实现载荷开启时受阻力缓慢打开,关闭时无阻力轻松关闭。通过对调节阀端部的通气孔大小的调整,从而有效调节进入空气阻尼器中的空气量,从而在轻、重负载结构中兼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其中:1、壳体,11、贯穿孔,12、卡口A,13、卡口B,2、拉杆,21、杆体,22、销孔,23、活塞头,3、活塞圈,4、调节阀,41、固定壳,42、进气阀片,43、通气孔,44、卡头A,45、卡头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3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基于现有的空气阻尼器,在现有空气阻尼器基础上改进了进气调节结构而成,包括壳体1、拉杆2、活塞圈3和调节阀4;所述拉杆2包括杆体21,杆体21前端设有销孔22,杆体21尾端连接有活塞头23;所述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筒形,所述壳体1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杆体21相匹配的贯穿孔11,所述杆体21通过贯穿孔11从所述壳体1中穿出;所述活塞头23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可在壳体1内部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23外缘的凹槽中嵌入与所述壳体1内壁密封的活塞圈3,所述活塞圈3上涂置有阻尼液膜;所述调节阀4包括固定壳41和Y型进气阀片42,所进气阀片42底部设置有通气孔43,所述调节阀4的固定壳4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部,所述进气阀片42可开闭的扣合在所述壳体1的开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共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共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7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尼缸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变阻尼、变刚度背部隔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