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6201.7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3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恒;廖湘辉;余维;赵楚;席明龙;韦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C1/12 | 分类号: | A45C1/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硬币 储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蓄罐,特别是一种组合式硬币储蓄罐。
背景技术
现今生活中,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式硬币,甚至有不少人养成了刻意存储硬币的习惯,所以储蓄罐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储硬币的工具。
传统储蓄罐结构简单,形式多样,但往往强调存储罐的美观性与存储的方便性,但对于硬币的分类性存储与硬币取出模块并未做太多的尝试,现有的存储器一般集中存储且在需要使用取出时比较麻烦,需要不时摇摆储蓄罐或使用辅助工具小心配合使用甚至是打破储蓄罐以达到目的。而市场上现有分类可存取式储蓄罐,往往只注重于分类,对取币及存储的可识别性并不专业,现有的装置不具有储蓄罐的整体性,而且忽略了在存放和取出方式上的简单方便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硬币储蓄罐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组合式硬币储蓄罐,在尽可能保证储蓄罐完整性和美观性的条件下,同时能够根据硬币样式快速实现硬币的分类存放,并简化硬币的存放和取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组合式硬币储蓄罐,包括多个盒体单元,盒体单元上方设有盒盖,盒盖设有硬币辨识单元、入币孔和入币机构;每一个盒体单元内部设有隔室滑道结构,每一个盒体单元两侧设有卡槽,多个盒体单元通过卡槽装配,每一个盒体单元外侧开设有出币口,每一个盒体单元对应出币口位置安装有取币机构。
所述硬币辨识单元包括设置在盒盖上表面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印有硬币币值标识,圆形凹槽位于入币孔上方。
所述入币机构是由位于上方的椭形叶片、位于中部的转轴、和椭形叶片与转轴之间的扭簧组成的可开闭结构。
所述隔室滑道结构通过支板与独立的盒体单元底板的固定连接,将独立的盒体单元划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空间。
所述取币机构包括位于出币口位置的盛币槽、底座,底座内设有压簧、挡板,盛币槽在挤压接触的压簧的伸缩作用下与底座内壁实现滑动连接。
所述盒体单元为矩形或者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技术效果如下:
1)、集入币机构、取币机构与储蓄盒体为一个整体,确保了储蓄罐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2)、采用独立多个盒体单元,可通过盒体单元两侧的卡槽将储存有不同种币值的的盒体单元组装成一个整体。
3)、在存币和取币的时候,无需费力打开储蓄罐的盒盖,可通过入币机构快速存入;和取币机构快速取出,使日常使用更加有序、便捷。
4)、在方便硬币存入的同时,考虑硬币取出的快捷简易性。硬币存入的瞬间通过入币机构的翻转动作实现,保证了盒盖表面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的三个盒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的三个盒体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的隔室滑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的取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硬币储蓄罐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组合式硬币储蓄罐,包括多个盒体单元5,盒体单元5上方设有盒盖1,盒盖1设有硬币辨识单元2、入币孔和入币机构4。
每一个盒体单元5内部设有隔室滑道结构6,每一个盒体单元5两侧设有卡槽3,多个盒体单元5通过卡槽3装配,本实用新型优选三个盒体单元5组合成储蓄盒体整体。每一个盒体单元5外侧开设有出币口,每一个盒体单元5对应出币口位置安装有取币机构7。
所述硬币辨识单元2包括设置在盒盖1上表面的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印有硬币币值标识,圆形凹槽位于入币孔上方。硬币辨识单元2用于区分不同币值的硬币。
所述入币机构4是由位于上方的椭形叶片4-3、位于中部的转轴4-1、和椭形叶片4-3与转轴4-1之间的扭簧4-2组成的可开闭结构。入币机构4通过控制入币口的开闭实现硬币的存入,通过硬币向椭形叶片4-3的任意一侧施力,可实现椭形叶片4-3绕转轴4-1翻转运动,将硬币存入盒体单元5,在存入的同时,椭形叶片4-3会在扭簧4-2的作用下会恢复闭合状态。根据硬币面值的不同硬币大小有所变化,所以该结构根据硬币大小略有差别,保证只有规定规格的硬币才能进入对应的入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6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