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粉炉专用喷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6004.5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6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平;何美华;陈学功;滕建军;顾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科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7/08;B01D53/79;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3400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粉炉 专用 喷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工业窑炉烟气脱硝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煤粉炉专用喷枪,可以多角度、长距离、等流量、多点喷射。
背景技术
燃煤工业窑炉烟气中都含有氮氧化物(NOx)。NOx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NOx与碳氢化合物可以在强光作用下造成光化学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NCR)因其工艺简单、投资省,已成为重要的烟气脱硝方法之一。其方法是: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将氨水(还原剂)通过气液两相流喷枪雾化后喷到炉窑高温烟气中,氨水中的氨和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使烟气中氮氧化物得以脱除。
雾化后的气液两相流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喷到预定位置,保证脱硝效率,但由于煤粉炉炉膛截面尺寸大,烟气速度快,火焰高度高,温度场复杂,造成液体经过普通的墙式喷枪雾化后动能不足无法达到预定位置,大部分氨气往往都是沿着炉膛壁随着烟气排掉,不能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混合,无法进行脱硝反应,造成氨逃逸过高,对低温空预器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粉炉专用喷枪,可以多角度、长距离、等流量、多点喷射,使还原剂和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混合,达到高效脱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液体进口、雾化空气进口、枪管、喷嘴、雾化空气型腔、液体型腔。液体进口焊接在枪管的左端,雾化空气进口焊接在枪管的上方,喷嘴周向分布在枪管外圈。
上述枪管呈锥体设计,锥度为5°~15°,包括雾化空气管和液体管,雾化空气管同轴镶套在液体管外圈,形成枪管整体结构,增加构件机械强度。
上述雾化空气型腔焊接在雾化空气管上,液体型腔与雾化空气型腔焊同轴焊接在液体管上,喷嘴通过螺纹的方式与雾化空气型腔和液体型腔连接。
上述喷嘴前端加工有不同形状和尺寸要求的轴向小孔,控制喷雾形状。喷嘴在枪管长度方向上间距为0.5米~0.8米,在枪管周向布置有1~4个。
工作时,雾化空气和液体还原剂分别接入喷枪的雾化空气接口、液体还原剂接口,通过雾化空气管和液体管分配到雾化空气型腔和液体型腔,气、液两相流在与之相连的喷嘴内充分混合、进行能量交换和雾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枪管的锥体设计,保证了每个喷嘴喷射量都相等,且枪管长度方向上设计的多个喷嘴形成喷雾格栅,枪管周向上的喷嘴实现多点喷射,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脱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剖视图。
图中,1为液体进口、2为雾化空气进口、3为枪管、3-1为雾化空气管、3-2为为液体管、4为喷嘴、5为雾化空气型腔、6为液体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粉炉专用喷枪包括:液体进口1、雾化空气进口2、枪管3、喷嘴4、雾化空气型腔5、液体型腔6。液体进口1焊接在枪管3的左端,雾化空气进口2焊接在枪管3的上方,喷嘴4周向分布在枪管3外圈。
上述枪管3呈锥体设计,锥度为10°,包括雾化空气管3-1和液体管3-2,雾化空气管3-1同轴镶套在液体管3-2外圈,形成枪管3整体结构,增加构件机械强度。
上述雾化空气型腔焊5接在雾化空气管3-1上,液体型6腔与雾化空气型腔5同轴焊接在液体管3-2上,喷嘴4通过螺纹的方式与雾化空气型腔5和液体型腔6连接。
上述喷嘴4前端加工有不同形状和尺寸要求的轴向小孔,控制喷雾形状。喷嘴4在枪管3长度方向上间距为0.75米,在枪管周向布置有2个。
工作时,雾化空气和液体还原剂分别接入喷枪的雾化空气接口、液体还原剂接口,通过雾化空气管和液体管分配到雾化空气型腔和液体型腔,气、液两相流在与之相连的喷嘴内充分混合、进行能量交换和雾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科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宁夏科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6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手势操作方法及光标的呼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