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六自由度振动时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5874.0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9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毅;杨群峰;牟建娜;庄明凤;郑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巫丽青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振动 时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时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时效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存在及冷凝收缩的不均匀、组织的不均匀等会形成残余应力,最终导致工件因变形开裂失效,消除残余应力以提高工件使用寿命是机械制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残余应力消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然时效法,即工件置放室外,长期经受温度变化的作用,消除残余应力,此法一般需一年以上,周期过长,不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热处理法耗能较多,振动消除应力伴随能源紧张和燃料价格上涨已为各工业国普遍采用,成为保持工件形状及尺寸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振动消除焊接件、铸件残余应力不仅可替代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工作,而且具有更快、更好、更经济、更方便等优点。
目前的振动时效装置多采用单一方向激振力对工件进行激振时效,通过对工件施加某一单方向的激振力达到对工件残余应力消除目的,但这种方式消除残余应力不彻底,尤其是对于体积大、重量重的工件残余应力消除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自由度振动时效装置,通过对工件进行多方位激振实现对工件进行六自由度激振时效目的,它能克服现有振动时效装置单一方向激振的不足,有效地激发工件各阶振型,消除工件的残余应力,显著提高振动时效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自由度振动时效装置,包括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两侧各通过一支撑装置支承,每一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内部中空,所述矩形壳体底部两侧各自延伸出一支撑脚,所述矩形壳体中部横向设有激振槽,矩形壳体上相对激振槽的另外一侧突出设置有一与该激振槽相配合的小矩形壳体,载物台两侧嵌入所述支撑装置的激振槽内(使得整个支撑装置大致呈现“冃”形),所述矩形壳体内部与小矩形壳体内部与载物台之间经弹簧连接支撑,以此使载物台面呈自由水平支承状态,且该载物台两侧在所述激振槽内呈悬空状态,
在载物台上至少作用有第一激振装置、第二激振装置、第三激振装置、第四激振装置、第五激振装置、第六激振装置、第七激振装置和第八激振装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以及第八激振装置结构相同,均由激振器、电磁继电器和衔铁构成,所述激振器均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所述激振器的输出杆与电磁继电器固定连接,所述衔铁与电磁继电器位置相对并设置在载物台上,激振器经输出杆与电磁继电器、衔铁吸附时,形成一振动输出路径,以此实现激振器的振动传输给载物台,
所述第一激振装置和第二激振装置以其输出杆方向沿载物台的水平X轴方向设置于载物台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三激振装置和第四激振装置以其输出杆方向沿载物台的水平Y轴方向设置于载物台的前后两端,
所述第五激振装置和第六激振装置以其输出杆方向沿载物台的Z轴方向分别设置于载物台左侧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第七激振装置和第七激振装置以其输出杆方向沿载物台的Z轴方向分别设置于载物台右侧的顶部和底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以及第八激振装置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以及第八激振装置的激振器通断电。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台表面设有多个T型槽,用于将工件与载物台通过T型螺钉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矩形壳体包括上板、下板、第一开槽侧板、第二开槽侧板、前板和后板,所述小矩形壳体包括矩形侧板,以及垂直矩形侧板并与矩形壳体的第一开槽侧板的激振槽的四边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激振装置、第二激振装置的激振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小矩形壳体的矩形侧板上,所述第一激振装置、第二激振装置的衔铁分别设置在载物台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激振装置和第四激振装置的激振器分别设置在同一个矩形壳体的前板和后板上,所述第三激振装置和第四激振装置衔铁分别设置在载物台的同一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五和第六激振装置的激振器分别设置在两个矩形壳体的上板上,所述第五和第六激振装置的衔铁分别设置在载物台的两侧上端,所述第七激振装置和第八激振装置的激振器分别设置在两个矩形壳体的下板上,所述第七激振装置和第八激振装置的衔铁分别设置在载物台的两侧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继电器和衔铁吸附时,弹簧出于压缩状态,所述电磁继电器和磁铁分开始,弹簧出于拉伸状态。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5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助浸式提金系统
- 下一篇:连续退火炉出炉口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