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载嵌合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5810.0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鲁风芹;李忠杰;李兴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青科金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嵌合 污水处理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具体的说涉及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加载嵌合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含悬浮物、浊度、总磷、色度、石油类及COD等污水的处理,及石油化工污水、造纸污水、印染废水、生活污水等行业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中,虽然相关工艺流程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对应的设备加工水平并没有很大提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艺流程对设备的要求。加载嵌合技术是在传统絮凝沉淀技术基础上新兴的强化絮凝技术,具有传统絮凝无法比拟的优势。实现加载嵌合技术处理污水最关键的是设备,比如:设备的选型影响运行周期、设备的布局影响能耗、自动化设备影响运行效果、设备的结构影响运行效率等,设备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加载嵌合工艺作用的发挥,影响处理效果、影响加载物的回收率以及运行成本。
加载嵌合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是在传统絮凝沉淀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污水絮凝沉淀设备的存在如下缺点:
1)处理效果差:传统絮凝沉淀装置污染物去除不彻底,出水含有少量轻质絮体悬浮物,影响出水水质。
2)占地面积大:传统絮凝沉淀装置污水的停留时间长,其中仅沉淀时间一般为2h,因此占地面积大。
3)抗冲击能力差:传统絮凝沉淀装置抗冲击能力较差,当水质出现大幅波动时,易出现污泥上浮、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4)自动化程度低:传统絮凝沉淀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基本全部为手动控制,劳动强度大。
5)耗材多、能耗高:传统絮凝沉淀设备为分体分散式,需用的制造材料多、流程长,且不能利用位差实现液体自流,能耗高。
6)沉淀池排泥口易堵塞:传统絮凝沉淀设备沉淀池底部的排泥口容易被块状絮体堵塞,造成排泥不畅、絮体上浮,严重的影响处理效果。
7)反应池底角污泥淤积:反应池壁与底面呈直角,容易造成污泥淤积,使有效容积变小。
针对这些现状,急需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以达到与工艺流程配套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能耗低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的加载嵌合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气控制系统、支撑框架、配药加药装置、反应池、加载物回收装置、絮体粉碎机、防堵器、沉淀池、污泥回流泵和污泥收集罐,支撑框架为立方体形可拆卸钢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左侧设有反应池,上层右侧设有沉淀池,下层左侧设有配药加药装置和污泥收集罐,下层右侧为污泥回流泵和电气控制系统,反应池分别与污水源、配药加药装置和沉淀池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撬装结构,改变了以往污水处理设备需要现场安装的弊端,工厂引进以后只需确定污水进出口和污泥排出口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反应池为一体式结构,在反应池的上侧设有加载物回收装置和絮体粉碎机,反应池分为3个反应分池,由两个横隔隔开,反应分池Ⅰ、反应分池Ⅱ和反应分池Ⅲ,横隔Ⅰ为底部密封连接,上部为流水通道,横隔Ⅱ为顶部密封连接,底部留有流通通道,在反应池Ⅱ的左侧横隔Ⅰ底部沿横隔方向设有弧形垫块,在反应池Ⅲ的右侧侧壁底部设有弧形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池采取了一体撬装结构,改变了以往反应池分开安装,反应池之间设有管道连接的弊端,缩短了流程,减少了反应池对管道的腐蚀及技术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独特设计采用横隔Ⅰ为底部密封,反应分池Ⅰ的污水从横隔顶部自动流出,横隔Ⅱ为顶部密封,底部留有流通通道,使得污水只能通过底部的流通通道流出,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池Ⅱ的左侧横隔Ⅰ底部沿横隔方向设有弧形垫块,在反应池Ⅲ的右侧侧壁底部设有弧形垫块,这里的弧形垫块,解决了以往的加载物和絮体在此处大量堆积,不能够有效利用的问题,同时这种结构能够让污水通过自流进入下一个反应池,既减少了其中动力装置,又起到了良好的节省资源的作用。
所述的沉淀池设有防堵器,所述的防堵器包括电机、搅拌杆和搅拌刮板,搅拌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电机和搅拌刮板,所述的搅拌刮板与沉淀池污泥斗形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底部极容易沉积形成固体结块,堵住污泥出口,导致沉淀池底部有加载-絮体混合物不能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配备有防堵器,能够根据沉淀池底部设置的传感器,随时感应沉积物的数量,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慢速疏导污泥,保证污泥不会沉积进而堵塞污泥出口。
污水源与反应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和进水泵,流量计和进水泵与电气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青科金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青科金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5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微絮凝转盘过滤池
- 下一篇:一种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