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铃薯试管苗半自动组培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4359.0 | 申请日: | 201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9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芹;王西瑶;杨先泉;鲁黎明;倪苏;曾富春;李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试管 半自动 组培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马铃薯培育的马铃薯试管苗半自动组培刀。
背景技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生育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由于目前栽培的马铃薯大多为四倍体,属于无性繁殖,因此容易感染病毒导致减产,通过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对染病的马铃薯进行脱毒。在组培工作中,大多用剪刀和镊子进行马铃薯试管苗的快繁工作,这种方式使剪切的马铃薯试管苗的长短不均匀,而且工作量大,染菌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半自动组培刀,使马铃薯试管苗的扩繁工作更加的标准、高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半自动组培刀,包括圆筒形的刀架、苗体夹持杆以及切刀,所述刀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刀架内腔体直径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而所述苗体夹持杆包括苗体导入口和由苗体导入口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末端向苗体延伸形成切刀,且切刀与第二端之间设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刀架内径的缩小而使伸入刀架内的夹持臂具有切刀的一端彼此靠拢,最终切断夹持的苗体,然后通过弹簧使夹持臂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1.刀架,2.夹持臂,3.导入口,4.切刀,5.弹簧,6. 苗体。
一种马铃薯试管苗半自动组培刀,包括圆筒形的刀架、苗体夹持杆以及切刀,所述刀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刀架内腔体直径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而所述苗体夹持杆包括苗体导入口和由苗体导入口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末端向苗体延伸形成切刀,且切刀与第二端之间设有弹簧。
通过刀架内径的缩小而使伸入刀架内的夹持臂具有切刀的一端彼此靠拢,最终切断夹持的苗体,然后通过弹簧使夹持臂自动复位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4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脉动挤奶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海上风电基础的海洋牧场综合养殖装置